强兵富国简介
强兵富国的意思
解释: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出处: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语法:
强兵富国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强兵富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富国强兵
成语造句
- 1.臣以为,我大清要想实现强兵富国还要从海上下手。
- 2.卢沟晓月照历史,血雨腥风血泪仇。家恨国仇永不忘,强兵富国是真理!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警钟长鸣,奋发图强,祝福祖国更强大!
- 3.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
- 4.若是有机会回到故国,誓要强兵富国,以定我大宋万年之基。
- 5.武王于是振兴国力,强兵富国并得到一代军师姜子牙的助力而打败商纣建立中国第三个王朝周。
- 6.就算立盟成功,七八年时间里周可以强兵富国,其他国家难道坐地不前,安等你一家独大?恐怕到时周还未强,它国已变得愈强。
英语翻译
- 英语:
enrich the country and increase its military force
强兵富国相关词语
- 1 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2 损兵折将
- 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1回:“损兵折将,必然瞒着天子。”语法:损兵折将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指打了败仗。示例: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败于定州,再败于真定,损兵折将,连自成自己也带了箭伤。”
- 3 强弩之末
-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语法:强弩之末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 4 辱国殃民
-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出处:《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语法:辱国殃民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夷人放肆,无恶不作,皆由官无血性,恬不识羞,以致辱国殃民。郭沫若主编《中国近代史》第一章
- 5 兵贵先声
-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语法:兵贵先声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军事方面。示例: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况兵贵先声。今发半天下之兵属王,安危成败,在百日之内,何可轻以为寻常!”
- 6 安富恤贫
- 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出处:《周礼 地官 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语法:安富恤贫作谓语、定语;指治国安民的方针。示例:各国都应采取一些安富恤贫的措施,以保障社会的安定。
- 7 举国上下
- 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出处: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语法:举国上下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国上上下下的人。示例:十一届亚运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体育盛会,举国上下,都争为亚运会作贡献。
- 8 强嘴硬牙
- 谓能说善辩。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语法:强嘴硬牙作谓语;指能说会道。
- 9 富商大贾
- 亦作“富商巨贾”。指拥有大量钱财的商人。出处:《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徒豪杰诸侯于京师。”语法:富商大贾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大商人。示例:历史上有名的富商大贾,像陶朱、猗顿、计然、白圭,络绎出现了。郭沫若《奴隶制的下限在春秋与战国之交》
- 10 体国安民
- 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出处: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语法:体国安民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1 富甲天下
- 天下最富裕的示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无论你今生富甲天下,还是贫无立锥都是上天安排的,这种思想是不对的。
- 12 一代国色
- 国色:美丽超群的女子。为一代人当中长得最美的女子。出处:元·杨维桢《题二乔观书图》:“乔家二女双芙蓉,一代国色江之东。”
- 13 殃国祸家
- 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出处: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语法:殃国祸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祸国殃民
- 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出处: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语法:祸国殃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