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山涉水简介
跋山涉水的意思
解释: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出处: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语法:
跋山涉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翻山过海走长路。
示例: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成语造句
- 1.地质勘探队员不畏艰辛,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宝藏。
- 2.远征军跋山涉水,终于取得了重大胜利。
- 3.顶风冒雨,跋山涉水,对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来说,是家常便饭。
- 4.地质勘探队员不怕艰苦,跋山涉水,为祖国寻找地下的宝藏。
- 5.红军战士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到达了陕北。
- 6.这一路上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终于把货物如期送到了目的地。
英语翻译
- 英语:
make an arduous journey
- 日语:
山を越え,川を渡る
- 俄语:
продéлать дóлгий и трудный путь
跋山涉水相关词语
- 1 油光水滑
- ①形容光滑润泽。②形容人的圆滑、狡诈。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柜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那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语法:油光水滑作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这东昌巡道衙门住扎临清;因临清是马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真是‘天高皇帝远’晓得怕些什么。《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
- 2 山薮藏疾
- 比喻小毛病并不损害其整体的形象。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3 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出处: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语法:群山四应作宾语、定语;用于响应。
- 4 杨花水性
- 柳絮飘扬,水性流动,因以“杨花水性”比喻轻薄女子等用情不专。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三回:“不过瞿耐庵惧内得很,一直不敢接他上任。那爱珠又是堂子里出身,杨花水性。”语法:杨花水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梁遇春《天真与经验》:“我们又来怪她们的杨花水性,说了许多混话,这真是太冤枉了。”
- 5 海啸山崩
- 大海汹涌呼啸,高山崩裂倒塌。形容来势凶猛急速。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楚兵人人耀武,个个扬威,分明似海啸山崩,天摧地塌。”语法:海啸山崩作谓语、宾语;形容来势凶猛。示例:冯夷为虐,海啸山崩,毒龙战野,其目千灯。(清 黄宗羲《大方伯马公救菑颂》)
- 6 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出处:《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语法:文山会海作宾语、定语;指行政事务太多。示例:张平《抉择》:“文山会海淹没了思维,酒池肉林埋葬了自我。”
- 7 零落山丘
-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出处: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语法:零落山丘作谓语、定语;指死亡。
- 8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南山:终南山;动:动摇。终南山可以移动,但已定下的案子决不能更改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语法:南山可移,此案不动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已经定案。
- 9 举鼎拔山
-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出处: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语法:举鼎拔山作定语、宾语;指力大气壮。示例: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身怀举鼎拔山力,独占东吴数百城。(明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
- 10 涸鱼得水
-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出处:《新唐书·契苾何力传》:“何力被执也,或谗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语法:涸鱼得水作宾语、定语;用于危难得到解决时。示例:你的帮助简直就像涸鱼得水
- 11 水里纳瓜
- 把瓜捺在水里,放手便浮起。形容不能容纳。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语法:水里纳瓜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12 拔山举鼎
-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语法:拔山举鼎作谓语、定语;形容力气大。示例:一个人被鸦片束缚住了,任你是拔山举鼎的英雄,铜浇铁铸的罗汉,只要烟瘾一发,顿时骨软精酥,连一些气力都没有。《黑籍冤魂》第一回
- 13 避溺山隅
- 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出处: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语法:避溺山隅作谓语、定语;指远远避开。示例: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止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微绳,解箓收簪,旦归初服。《梁书·王僧孺传》
- 14 滴水穿石
-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语法:滴水穿石兼语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坚持就是胜利。示例: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