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天之刑简介
遁天之刑的意思
解释:
谓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刑罚。
出处:
《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语法:
“死底境地为生者所不知,所以畏惧,不知生是‘天刑’,故如《养生主》所说,死是‘~’,是‘呼之县解’”。 ★许地山《道教史》第四章
示例:
“死底境地为生者所不知,所以畏惧,不知生是‘天刑’,故如《养生主》所说,死是‘遁天之刑’,是‘呼之县解’”。许地山《道教史》第四章
遁天之刑相关词语
- 1 挈瓶之智,守不假人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出处:明·归有光《乞休申文》:“挈瓶之智,守不假人。”语法:挈瓶之智,守不假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蹈厉之志
- 蹈厉:踏地猛烈。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出处: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语法:蹈厉之志作宾语;指人的志向。示例:他从小就有蹈厉之志
- 3 霸王之资
- 资:凭借。争霸称王的资本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语法:霸王之资作主语、宾语;指称霸的资本。示例:我已经具备了霸王之资
- 4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语法:上不属天,下不着地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 5 霜露之感
-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语法:霜露之感偏正式;作宾语;指对父母先祖的悲思。示例:宋·曾巩《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父师道赠太子少师制》:“所以称其显亲之心,慰其霜露之感。”
- 6 蕃篱之鷃
- 蕃:通“藩”;蕃篱:篱笆;鷃:鹌鹑。栖息在篱笆上的鹌鹑。比喻鼠目寸光,见识狭小的人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藩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语法:蕃篱之鷃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7 姑且听之
- 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
- 8 覆餗之忧
-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出处:《晋书·韩伯传》:“于时疆场多虞,宪章罕备,天子居缀旆之运,人臣微覆餗之忧。”语法:覆餗之忧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9 众阳之长
- 太阳的别称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语法:众阳之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0 无妄之灾
- 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出处:《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语法:无妄之灾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 11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 敝帚:破扫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出处: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语法: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作分句;用于自谦。示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 12 出内之吝
- 见“出纳之吝”。
- 13 藏之名山
-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极有价值出处:三国 魏 鱼豢《魏略》:“虽未能藏之名山,将以传之同好。”语法:藏之名山动宾式;作谓语;指能传后世之作。示例:孙犁《文林谈屑》:“自从司马迁说,要把自己的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以来,文学事业与名山的关系,就非常密切了。”
- 14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不要;为:做。不要以为是微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不要以为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出处:《诸葛亮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语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