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卧鼓简介
偃旗卧鼓的意思
解释:
见“偃旗息鼓”。
出处:
《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语法:
偃旗卧鼓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示例:
慎列树三棚,相去数里,偃旗卧鼓。于中栅声鼓,三栅悉兵以击,贼众大乱。《旧唐书·伊慎传》
英语翻译
- 俄语:
с притихшими барабáнами
偃旗卧鼓相关词语
- 1 偃武兴文
- 同“偃武修文”。出处:《汉书·循吏传·黄霸》:“太尉官罢久矣,丞相兼之,所以偃武兴文也。”语法:偃武兴文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停止战斗。
- 2 鼓脑争头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出处:《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语法:鼓脑争头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3 仆旗息鼓
-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出处:《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语法:仆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4 鼓舞欢忻
- 同“欢欣鼓舞”。
- 5 楼船箫鼓
- 乘坐楼船,吹箫击鼓。楼船:有楼饰的游船。
- 6 开台锣鼓
-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我的粗枝大叶的东西,就当作一番开台锣鼓好了。”语法:开台锣鼓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工作或运动的开头。示例:马烽《吕梁英雄传》:“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 7 鼓旗相当
- 同“旗鼓相当”。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语法:鼓旗相当作谓语、定语;指势均力敌。
- 8 击鼓骂曹
- 出自《三国演义》
- 9 搴旗斩馘
- 搴:拔取;馘:割敌人的左耳。拔取敌人的旗帜,斩杀敌人的将士。形容勇猛善战出处:唐·陈子昂《为建安王誓众词》:“今日之伐,须如雷霆之震,虎豹之系,搴旗斩馘,扫孽除凶。”语法:搴旗斩馘作谓语、宾语;指英勇善战。
- 10 旌旗蔽空
- 旌旗:旗帜;蔽:遮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语法:旌旗蔽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 11 卧以治之
- 卧:躺着。 躺着就把政事处理好了。用以称颂政清事简。出处:宋·王安石《赐观文殿学士兵部尚书欧阳修辞知青州不允诏二道》:“朕难其材,卿实元勋,以忠许国,谓当亟往卧以治之。”
- 12 重张旗鼓
- 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语法:重张旗鼓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个人、团体等。
- 13 红旗招展
- 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示例:建筑工地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
- 14 攀车卧辙
- 见“攀辕卧辙”。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侯霸传》:“更始元年,遣使征霸,百姓老弱相携号哭,遮使者车,或当道而卧。”语法:攀车卧辙作谓语、定语;指好官离任。示例: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麾旆每反,行悲道泣,攀车卧辙之恋,争途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