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附饱飏简介
饥附饱飏的意思
解释:
附:依附,归附;扬:飞扬。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吕布传》:“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饱则飏去。”
语法:
饥附饱飏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
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满少卿饥附饱飏,焦文姬生雠死报。”
成语故事
- 南北朝时期,前燕王的儿子慕容垂因受到排斥就去投奔亲秦王苻坚。苻坚十分隆重地迎接他。宰相王猛认为慕容垂有雄才大略,应该杀了他。苻坚不听。权翼认为慕容垂是饥饿的老鹰吃饱了就会离开。后来慕容垂成为后燕的第一位君主
饥附饱飏相关词语
- 1 云集景附
- 见“云集景从”。出处:汪东《正明夷〈法国革命史论〉》:“中国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仪,各方响应,云集景附,势必大强于法。”语法:云集景附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2 己溺己饥
-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出处: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语法:己溺己饥作宾语;指爱民如子。示例: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 3 饱眼福
- 看到想看而又难以看到的东西,并看个充分出处:陆文夫《江南厨王》:“但是每人都有这种可能,来读完这本《新潮食谱》,可以一饱口福,也可以一饱眼福。”语法:饱眼福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您能不能把您藏品中的精华,也让我饱饱眼福呢?”
- 4 食不念饱
- 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语法:食不念饱作宾语、定语;指饮食要有节制。
- 5 攀藤附葛
- 攀附着藤葛前进。极言道路艰难。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解宝领一支军,攀藤附葛,爬山越岭。”语法:攀藤附葛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旅行等。示例:陈毅《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梅关著劫灰。”
- 6 食不充饥
- 犹言食不果腹。出处: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语法:食不充饥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艰难。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6回:“后来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体,食不充饥。”
- 7 附骥名彰
- 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出处:《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语法:附骥名彰作谓语、定语;指依附别人而出名。
- 8 千里餽粮,士有饥色
- 指远粮不解近饥。
- 9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出处: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九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地主阶级,品质却是最恶劣的。”语法: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作谓语、定语;指闲人。示例:他们这些官僚主义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10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什么事也不思考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语法: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作谓语、定语;指闲人。示例: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北方人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南方人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 11 饥駈叩门
- 谓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駈,同“驱”。语本晋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 12 号寒啼饥
- 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语法:号寒啼饥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为贫困。示例: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游其市镇,则商况凄凉;行其遂郊,则农声憔悴。号寒啼饥之声,不绝于耳。”
- 13 积谷防饥
- 储存粮食,防备饥荒。出处:《敦煌变文集 父母恩重经讲经文》:“人家积谷本防饥,养子还徒被老时。”语法:积谷防饥连动式;作宾语;指储存粮食,防备饥荒。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你要替你娘打算打算。”
- 14 如饥如渴
- 同“如饥如渴”。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语法:如饥如渴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要求强烈。示例:老舍《闲谈》:“各方面是那么如饥如渴地需要作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