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方于前简介
食方于前的意思
解释:
同“食前方丈”。
出处:
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语法:
食方于前作谓语、定语;形容吃的阔气。
英语翻译
- 英语:
eat like a king
食方于前相关词语
- 1 盗食致饱
- 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语法:盗食致饱作宾语、定语;用于谋生。
- 2 求过于供
- 需求多而供应量少语法:求过于供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商品。示例:印刷用纸若是求过于供,便会影响出版品的及时问世。
- 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出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4 罢于奔命
- 罢:通“疲”,疲乏;奔命:奉命奔走。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语法:罢于奔命作谓语、定语;指非常疲乏。示例:汤增璧《崇侠篇》:“四百余州,腥膻遍地,汉民罢于奔命。”
- 5 争名于朝,争利于市
- 朝:朝廷。市:市场。在朝廷上争夺名位,在集市上计较赢利得失。即争名夺利。出处:《战国策 秦策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语法: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宋·陈亮《孙天诚墓志铭》:“夫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而善致富者则曰:‘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6 圆顶方趾
- 同“圆首方足”。出处:清·龚自珍《〈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彼非圆顶方趾、父母所生之民耶?”语法:圆顶方趾作主语、宾语;指人。示例:鲁迅《文学的阶级性》:“人是同样的圆顶方趾,要吃饭,要睡觉。”
- 7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语法: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复句式;作分句;。示例:《北史 韩麒麟等传论》:“持坚无术,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彪之谓也。”
- 8 八方支援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语法:八方支援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各方面都支援。示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9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出处: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语法:出于水火,登之衽席作宾语、定语;指为别人解困。
- 10 不食马肝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语法:不食马肝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探讨。示例: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论语》)
- 11 吃四方饭
- 和尚道士到处化缘为生,也指一般人走到任何地方都能生活出处:沈从文《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常德、河洑、周溪、桃源,沿河近百里路以内‘吃四方饭’的标致娘儿们,他无一不特别熟习。”语法:吃四方饭作谓语、定语;指僧道尼等。示例:和尚道士是吃四方饭的人
- 12 前跋后疐
-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出处: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语法:前跋后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进退两难。示例:谭嗣同《报贝元征书》:“何至如中国前跋后疐,貌合神离,强遏自然之天乐,尽失自己之权利。”
- 13 问道于盲
- 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出处:唐 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语法:问道于盲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也作自谦用语。示例: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
- 14 食指众多
-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食指众多,赡畜非易。”语法:食指众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