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华摘艳简介
拈华摘艳的意思
解释:
见“拈花摘艳”。
出处:
明·宋濂《故天台朱府君霞屋阡表》:“若拈华摘艳,鉥心刿肾于辞章间,陋之陋者也。”
语法:
拈华摘艳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文等。
拈华摘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拈花摘艳
拈华摘艳相关词语
- 1 沤珠槿艳
- 沤:水泡;槿:木槿。晶莹的水泡,艳丽的槿花。比喻短暂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出处:唐·高彦休《唐阙史·韦进士见亡妓》:“某非猎食者,哀君情切,因来奉救。沤珠槿艳,不必多怀。”语法:沤珠槿艳作宾语、定语;用于幻象。
- 2 摘句搜章
- 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 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出处: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语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锦瑟年华
- 比喻青春时代。出处:唐·李商隐《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语法:锦瑟年华作主语、宾语;比喻青春时代。示例:宋·贺铸《青玉案》词:“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 5 马入华山
- 《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马入华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出处:《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语法:马入华山作定语;用于社会局面。示例: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遣,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北周·庚信《贺平邺都表》
- 6 华灯初上
- 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刚刚点亮,一般用来形容夜幕刚刚降临时的城市景象。
- 7 艳美绝俗
- 绝俗:远超过寻常。形容女子相貌明艳美丽,远远超过一般人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一日,生于隘巷中,见一女郎,艳美绝俗,从以小鬟,仅六七岁。”语法:艳美绝俗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女性。
- 8 拈断髭须
-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语法:拈断髭须作谓语;用于人思考或写作时。
- 9 雍容华贵
-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语法:雍容华贵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这一戴上首饰,越觉她那张鹅蛋脸雍容华贵,绝不象摇船人家的女儿。”
- 10 华颠老子
- 华:头发花白;颠:头颅。指头发花白的老头子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8回:“最难得的,仍是原班,不弱一个!不是绿鬓少年,都换了华颠老子了。”语法:华颠老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老人。
- 11 华冠丽服
- 冠:帽子。形容衣着华丽。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语法:华冠丽服作宾语、定语;形容衣着华丽。
- 12 斗艳争芳
- 竞相比赛艳丽、散发芳香。出处:《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斗艳争芳惟粉黛,当年大小慕乔公。”语法:斗艳争芳作谓语、定语;用于比美。
- 13 拈花弄柳
- 比喻玩弄女人。出处:元·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绿鬓仙郎,懒拈花弄柳,劝酒持觞,眉颦知有恨,何事苦相防?”语法:拈花弄柳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明·陈汝元《红莲债》第一折:“到不如拈花弄柳,讨个燕侣莺俦,管什么碎骨粉身,撞着牛头马面。”
- 14 风华正茂
- 风:风采;华:才华;茂:茂盛;蓬勃。正是风采动人;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人朝气蓬勃;年轻有为。出处: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语法:风华正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 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