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击缺简介
唾壶击缺的意思
解释:
亦作“唾壶敲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语法:
唾壶击缺作宾语、定语;指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成语故事
- 晋朝时期,大将军王敦对时局十分关切,常忧国忧民,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壶口都给敲破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knock a spittoon to pieces
唾壶击缺相关词语
- 1 东驰西击
- 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语法:东驰西击作谓语、宾语;指不一致。
- 2 目击耳闻
- 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语法:目击耳闻作定语;指亲自见闻。示例:我又愿意知道一点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时找不到目击耳闻的耆老。(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
- 3 唾手而得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极容易得到的东西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54回:“这房可唾手而得。”语法:唾手而得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示例: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如果说过去日寇差不多不费一点气力唾手而得东四省,现在就非经过血战不能占领中国的土地了。”
- 4 内外夹击
- 夹:从两方面来的。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语法:内外夹击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同时进攻。
- 5 敲金击玉
- 见“敲金击石”。出处: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语法:敲金击玉作宾语、定语;用于声音等。示例:说的是敲金击玉叙家风;唱的是风花雪月梨园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
- 6 缺月再圆
- 比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出处:明·无名氏《南牢记》第一折:“他既断弦再续,俺也缺月再圆。”语法:缺月再圆作谓语、定语;用于夫妻等。示例:他在等待缺月再圆的那一天
- 7 击玉敲金
- 如金玉被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形容言辞铿然有声,正确无误。出处:明·杨慎《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语法:击玉敲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壶天日月
- 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出处:金 长筌子《西江月》词:“返照壶天日月,休言尘世风波。”语法:壶天日月作主语、宾语;指道家的神仙生活。示例:一场恶梦风吹觉,依旧壶天日月高。元 张养浩《中吕 喜春来》
- 9 抱缺守残
- keep hold missing residues出处: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 10 击壤而歌
-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打击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丰衣足食出处: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辐辏,车马喧阗,人人击壤而歌,处处笙箫而乐。”语法:击壤而歌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示例: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不过是我们中庸知命系统哲学的新解释,是我们羲皇上人击壤而歌的新变相。”
- 11 拾人唾涕
- 见“拾人涕唾”。出处: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语法:拾人唾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抄袭别人言论。
- 12 喷唾成珠
- 唾:唾沫。咳嗽出来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语法:喷唾成珠作谓语、宾语;比喻言谈不凡或诗文优美。
- 13 以劳击逸
- 用疲劳的军队去进攻精锐的敌人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张既诏》
- 14 抱残守缺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出处: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语法:抱残守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人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示例:这些似乎都是抱残守缺,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 周易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