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闪西躲简介
东闪西躲的意思
解释:
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1回:“卢俊义挺着朴刀,随后赶去,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
语法:
东闪西躲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 1.赵飞燕发觉李慕白依旧东闪西躲,更是粉面带煞,招式越发越生猛,甚至有数次攻击向李慕白的要害。
- 2.远处的妮可莉亚重新架起狙击枪,瞄准了烈焰野猪,由于林啸老是东闪西躲,他的脑袋时不时出现在的准星上。
- 3.你也玩够了吧!这种东闪西躲方式要到何时,给我闪开!
- 4.只见少女在一片密密层层的刀光之中腾挪跳跃,东闪西躲,险象环生,不禁激怒了小正的一腔侠肝义胆。
- 5.这四个家奴立刻向楚羽围了过去,本以为对付一个小孩加上一条狗而已,不过是手到擒来,怎料那小孩甚是滑头,身形灵活,东闪西躲的,闹了片刻,仍未捉到他。
- 6.与其说是安吉他们与两具僵尸搏斗,倒不如说是他们在两具僵尸的追打之下,东闪西躲的。
成语故事
- 宋江担任梁山泊主帅后,军师吴用给他推荐北京的卢俊义,他们用计诱使卢俊义上山。卢俊义到梁山泊追赶李逵,李逵东闪西躲,最后骗卢俊义到山上,卢坚决不落草。宋江等又用计谋放卢俊义下山,卢俊义回到北京就被官府捉拿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on the dodge <dodge about>
东闪西躲相关词语
- 1 西方净土
- 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出处:唐 李白有《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诗。语法:西方净土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佛教等。示例:朕当初多少英雄,赤手打成天下,身登九五,威倾朝野。也只为孽海无边,冤愆有报,故此皈依我佛,要目圆寂后,径归西方净土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明 方汝浩《禅真逸
- 2 西山日薄
-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出处: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语法:西山日薄作谓语、宾语、补语;指临近死亡。
- 3 躲躲藏藏
- 躲:避开,隐藏。指遮遮掩掩,不敢正面面对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那小芸二爷也有些鬼鬼头头的。什么时候又要看人,什么时候又躲躲藏藏的,可知也是个心术不正的货。”语法:躲躲藏藏作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躲躲藏藏,贼头贼脑,任他装出斯文的样子,终失不了偷油的身分。”
- 4 涂东抹西
-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 5 东荡西除
- 指四处征伐。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昔日魏武祖皇帝,东荡西除,南征北讨,非容易得此天下。”语法:东荡西除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征战。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我为国家南征北讨,东荡西除,立下多少大功。”
- 6 西风斜阳
- 西风:秋风;斜阳:夕阳。形容衰败的景象。比喻腐朽没落的趋势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三折:“则你那途路迢遥,趁西风斜阳古道。”语法:西风斜阳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7 东碰西撞
- 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出处:巴金《火》:“刘波好像被困在一条死巷里,他东碰西撞都找不出一个出路。”语法:东碰西撞作谓语、状语;指乱撞。示例:他整天东碰西撞,就是没有成绩
- 8 高卧东山
-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出处:《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语法:高卧东山作谓语、定语;指隐居不仕。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7回:“既以高卧东山,不应再为冯妇。”
- 9 东西南朔
- 指居处无定之人。同“东西南北”。
- 10 东驰西击
- 谓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出处:清·魏源《圣武记》卷九:“各专责成,互相援应,毋东驰西击,各不相顾。”语法:东驰西击作谓语、宾语;指不一致。
- 11 移东篱掩西障
- 用这方面的钱、物弥补那方面的亏空或不足。 比喻只求暂时应付,不作长久打算。出处: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 12 东家西舍
- 犹言左邻右舍。出处:唐·李白《江夏行》:“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语法:东家西舍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左右的邻居。
- 13 东抄西袭
-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出处:《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语法:东抄西袭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抄袭别人的作品。示例:梁遇春《“春朝”一刻值千金》:“连小小二句题目,都要东抄西袭凑合成的。”
- 14 东涂西抹
- 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语法:东涂西抹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胡写乱画。示例: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