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诸水滨简介
问诸水滨的意思
解释: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语法:
问诸水滨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示例:
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问诸水滨相关词语
- 1 水盛胜火
- 水势盛大定能战胜火势出处:《论衡·命义》
- 2 井水不犯河水
- 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语法:井水不犯河水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界限分明。示例:(1)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咱们井水不犯河水。(2)我和你井水不犯河水,凭什么和我争吵?
- 3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
- 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语法: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作宾语、分句;指人凭自己喜好待人。示例:我们待人接物不能用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的态度
- 4 入乡问俗
-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出处:《解放日报》1944.4.5:“我们要吸收群众的经验,一定要‘入乡问俗’。”语法:入乡问俗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水中捉月
- 比喻空虚幻想,不能实现。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禅师》:“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语法:水中捉月作谓语、宾语;指徒劳无功。示例:元·王洁《浣溪沙·兹据律补》:“水中捉月事同然,隔靴抓痒越孜煎。”
- 6 红颜祸水
- 比喻漂亮女人是祸害的根源。
- 7 马前泼水
- 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出处: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语法:马前泼水作宾语、定语;指不可挽回。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如果你一定要唱一出《马前泼水》,那就不必再谈。”
- 8 水大鱼多
- 水面宽广,鱼就很多。比喻事物环境宽松就能丰盛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篇》:“夫形大,衣不得褊。事众文饶,水大鱼多。”语法:水大鱼多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9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语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复句式;作主语、宾语;指男女情爱。示例:小明对蔷儿一见钟情,不可自拔,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蔷儿早已心有所属了。
- 10 东捱西问
- 谓四处探问、打听。出处:《平妖传》第十五回:“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见神见鬼,东捱西问,那有消息。”语法:东捱西问作谓语、宾语;用于打听消息。
- 11 不闻不问
-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问不闻”。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首回:“(唐明皇)除了选色征歌之外,一概付之不闻不问。”语法:不闻不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与漠不关心连用。示例:大约这里的环境,本非有利于病,而不能完全不闻不问,也是使病缠绵之道。(《鲁迅书信集 致沈雁冰》)
- 12 人无貌相,水无斗量
- 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出处:《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回:“人无貌相,水无斗量,西子向业浣纱,飞燕曾充婢役,我虽一贫家女,将来或得幸遇,也未可知。”语法:人无貌相,水无斗量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3 模山范水
- 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语法:模山范水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故纯粹之模山范水、留连光景之作,自建安之前,殆未之见。”
- 14 远水不解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出处:《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语法:远水不解近渴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缓不济急。示例: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卷:“远水不解近渴,等不到刘木匠、国民党到来,大火就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