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舟是漏简介
吞舟是漏的意思
解释: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出处:
《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语法:
吞舟是漏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吞舟是漏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吞舟漏网
成语造句
- 1.有人枉法,吞舟是漏;母亲维权,锱铢必较,绝不是法治的体现。
- 2.名人做虚假广告之所以“吞舟是漏”,根源就在于现行法律存在漏洞。
- 3.很多人担心,通过“雅贿”洗钱,让贪官多了一些隐秘通道,更难查处,更多的贪官由此“吞舟是漏”。
- 4.很有必要查查是谁将央视春晚邀请函当成了“特赦圣旨”从而对魏三网开一面,如果这样的事情总是不了了之,那“吞舟是漏”自然也会随处可见。
- 5.缺乏事前监督,执法只打死老虎——这是造成吞舟是漏,使贪赃枉法者。
- 6.用“量化指标”查处土地违法,难免挂一漏万,难免吞舟是漏,难免会让人觉得是在搞运动式执法,实在无法让人寄予期待。
吞舟是漏相关词语
- 1 风雨同舟
- 舟:船。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出处: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语法:风雨同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俩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战友。
- 2 鲸吞蚕食
-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出处: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语法:鲸吞蚕食作谓语、宾语;指侵吞。示例:鲸吞蚕食言终验,敌弱朋强局已更。柳亚子《屈辱》诗
- 3 招是揽非
- 犹招是惹非。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忽听得有人叫道:‘岳相公在那里?’牛皋听得,便喊道:‘在这里!’岳大爷道:‘你又在此招是揽非了。’”语法:招是揽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自行其是
-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出处: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语法:自行其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 5 亦复如是
- 复:又,再。也是这样。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语法:亦复如是作谓语、状语;指同样。示例:这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凝神细诊了半刻功夫。换过左手,亦复如是。(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回)
- 6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 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7 铜壶刻漏
- 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刻漏:一种古代计时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指时光正在流逝出处:唐·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语法:铜壶刻漏作宾语、定语;指时光流逝。
- 8 江心补漏
- 船到了江心;才着手堵塞漏洞。比喻错失良机;补救已迟。出处:元 无名氏《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叶公》:“今为吾主计之,必先预为准备,莫待临歧勒马、江心补漏,是臣之愿也。”语法:江心补漏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同船到江心补漏迟。示例:可正是船到江心补漏迟。(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 9 举目皆是
- 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出处:林语堂《思满大人》:“今也不然,举目皆是‘同志’。”语法:举目皆是作谓语、定语;形容数量多。示例:这种黄色的小花在草原上举目皆是
- 10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出处:《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语法: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11 漏尽钟鸣
- 见“漏尽锺鸣”。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迫。”语法:漏尽钟鸣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张平《抉择》:“整个工厂看上去就像快死了一样奄奄一息、漏尽钟鸣。”
- 12 俯抬皆是
- 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出处:《诗品·自然》
- 13 惹是招非
- 引起麻烦之事。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非。”语法:惹是招非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教你们贼狗胎在这里看看,就恁惹是招非的。《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
- 14 负担舍舟
- 身背行囊,离船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