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名并价简介
齐名并价的意思
解释: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语法:
齐名并价作谓语、定语;指同等。
齐名并价相关词语
- 1 良莠不齐
- 莠:长得像谷子一样的野草。庄稼和野草混杂在一起分不出来。比喻好人坏人在一起不易区分。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至我辈中,好丑不一,亦如人类之内,良莠不齐。”语法:良莠不齐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 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 2 同时并举
-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语法:同时并举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3 明齐日月
- 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出处:《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
- 4 疑事无功,疑行无名
- 疑:疑虑。行动有疑虑就不会成功,做事有疑虑就没有效果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语法: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5 沽名要誉
- 犹沽名钓誉。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二:“子张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语法:沽名要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
- 6 俱收并蓄
-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语法:俱收并蓄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容量大。示例:聂绀弩《鲁迅的褊狭与向培良的大度》:“要把那些蝇营狗苟,奴颜婢膝,昏夜乞怜,白昼骄人的各色人等,俱收并蓄,无不宽容下去。”
- 7 等价连城
-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出处:《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语法:等价连城作谓语、定语;比喻同样贵重。示例:这件宝物真是等价连城
- 8 并世无两
- 犹举世无双。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 绍介上卷》:“本卷所收,都是文艺论文,作者既系大家,译者又是名手,信而且达,并世无两。”语法:并世无两作谓语、定语;指独特。
- 9 改名易姓
-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语法:改名易姓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改变名字。示例: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5回:“后至梁州,被盘诘不过,乃议改名易姓,免致人猜。”
- 10 重望高名
- 拥有崇高的名望。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语法:重望高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必也正名
- 指必须按照正统伦理观念和礼仪关系来端正纲纪名分。出处:《论语 子路》:“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语法:必也正名作谓语;指名声。示例:必也正名,各司其局,古人所守,某敢忘之?宋·王谠《唐语林·方正》
- 12 辱身败名
- 指自身受辱,名声败坏。出处:《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语法:辱身败名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名声。
- 13 慕名而来
- 指仰慕名声而来出处:《人民日报》1982.3.14:“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语法:慕名而来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我们不要慕名而来,败兴而归
- 14 求名夺利
- 追求名誉,争夺财利。出处: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求名夺利夸得意,胜似状元及第。”语法:求名夺利作谓语、定语;指追求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