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折田巴简介
辩折田巴的意思
解释:
田巴,战国时齐国辩士,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
辩折田巴相关词语
- 1 折长补短
-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出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语法:折长补短作宾语、定语;指取长补短。示例:宋·苏轼《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今者差役,岁费钱几何,及几年一次差役,皆可以折长补短,约见其数。”
- 2 折冲之臣
- 谓忠勇之臣。出处:《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语法:折冲之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斛律明月,齐朝折冲之臣,无罪被诛,将士解体,周人始有吞齐之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 3 百喙难辩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辩解。同“百口莫辩”。出处: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三十六回:“此时证据显然,百喙难辩。荣复证成延广罪案十条,每服一事,即授一筹。”语法:百喙难辩作谓语、定语;形容有口难辩。示例:这事真让百喙难辩
- 4 片言折之
- 用简短的几句知使人折服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
- 5 百折千回
- 形容经过种种曲折和纡回。出处: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语法:百折千回作宾语、定语;指人的情绪等。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所以百折千回,不能解脱。”
- 6 论辩风生
-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语法:论辩风生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辩论等。
- 7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出处:《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语法:末大必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 8 千磨百折
- 形容受磨难、遭曲折之多。出处: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语法:千磨百折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黄远庸《陆总理演说后之政界》:“矧在玉麟辈身经千磨百折图谋革命,武汉血战之苦,诸君与有何功。”
- 9 折足覆餗
- 《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出处:《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语法:折足覆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杨慎《审己》:“二子审己量,乃视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餗而犹不止者有异矣。”
- 10 瓶坠簪折
- 瓶落水底难觅,簪子折断难接。比喻男女分离。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虽然是一时间花残月缺,休猜做瓶坠簪折。”语法:瓶坠簪折作宾语、定语;指男女分离。示例:望蓝桥远似三山,烟水迷茫,道路艰难,瓶坠簪折,风酸月苦,雨涩云悭。明陈铎《新水令·春怨》套曲
- 11 纸田墨稼
- 稼:种田。以纸为良田,以墨为稼穑。指勤于著述出处:宋·谢维薪《合璧事类》:“蔡洪赴洛,人问吴中旧业,曰:‘纸为锄耒,墨为稼穑,义理为丰年。’”语法:纸田墨稼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巴头探脑
- 形容伸着头偷看。出处:《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语法:巴头探脑作谓语;指人的神态。示例:他巴头探脑,行迹十分可疑
- 13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出处: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语法: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复句式;作分句;比喻避嫌。示例:俗话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 14 桑田碧海
- 同“桑田沧海”。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语法:桑田碧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夏完淳《翠华篇》:“桑田碧海须臾改,歌舞流光不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