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之言简介
世俗之言的意思
解释:
指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一般人的言论、说法。含贬义。
出处:
《商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世俗之言相关词语
- 1 轻言细语
- 形容说话轻而柔和。出处: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语法:轻言细语作宾语、状语;指低声说话。示例:谢璞《二月兰》:“哥哥轻言细语地答道:‘在他面前把情理摆出来,想他会听进耳朵的。’”
- 2 犬马之齿
- 齿:年轮。自己的年龄出处: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语法:犬马之齿作宾语;用于自谦。
- 3 鼠雀之牙
- 指争讼之事。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奸诘》:“学生失于龙蛇之辨,改有鼠雀之牙,抚已多惭,见公甚愧。”语法:鼠雀之牙作宾语、定语;指细微小事。
- 4 一家之言
-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着。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语法:一家之言偏正式;作宾语;指有独特见解。示例:清 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 5 回春之术
- 回春:本指冬去春来,比喻医道高明,能治愈难治之病,挽救垂危的病人。术:医术。指起死回生的医术。参见“妙手回春”。
- 6 立身处世
- 立身:在社会上立脚;处世: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交往。在社会上自立;与世人交往相处。指做人的言行和交际等活动。出处:晋 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语法:立身处世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人待人接物的态度。示例:我们要在社会里混出头,只求不僵,只求不落伍,这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名言。(鲁迅《伪自由书 颂萧》)
- 7 儿童之见
- 见:见解。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出处: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语法:儿童之见作宾语;指无知。示例:明 方孝孺《读三略》:“其愚陋无识特儿童之见耳。”
- 8 听之任之
- 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听:听凭;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物。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这是第八种。”语法:听之任之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示例: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不劝告,不制止,不解释,听之任之。(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 9 季孙之忧
- 季孙:鲁国大夫;忧:忧患。指内部的忧患。出处:《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语法:季孙之忧作宾语;指内忧。示例: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0 鲁卫之政
- 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因以比喻情况相同或相似。出处: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鲁是周朝周公的封国,卫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两国的政治情况也像兄弟一样差不多。语法:鲁卫之政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大家都在争夺出版处。‘有奶便是娘’,于是便生出了在文化强盗颐使下从事文化运动的滑稽现象。这种滑稽和所谓‘官民合办’其实是鲁卫之政。郭沫若《从典型说起》
- 11 欺世盗名
- 欺:欺骗;世人:指当时的人。欺骗世人;窃取名誉。出处:荀况《荀子不苟》:“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语法:欺世盗名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不知平日所讲何学,居然欺世盗名。(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 12 安之若命
-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语法:安之若命作谓语、定语;有宿命观。
- 13 脱缰之马
-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语法:脱缰之马偏正式;作宾语;指失去了控制的事物。示例:梁实秋《代沟》:“代沟总崩溃,新一代的人如脱缰之马。”
- 14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 闻:听见。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说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语法:欲人勿闻,莫若勿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