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不一简介
政令不一的意思
解释:
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出处:
《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帅贱多宠,政令不壹。”《三国志 魏志 武帝纪 》:“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吾奉也。”
语法:
政令不一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示例:
时政令不一,诸蛮怨望,并谋背叛。《晋书 应詹传》
成语造句
- 1.彼此权力分限也并不清楚,有时两处政令不一,既让中书省的郎官们处事尴尬,也让下面具体执行的六部五寺莫知所从,只好根据接到政令的时间先后来办事。
- 2.政府机关如果各自为政,就会造成政令不一的混乱局面。
- 3.三公,家景深厚,但他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有才不能用,闻善不能纳;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 4.今东都士庶,中外离心,留守诸官,政令不一。
- 5.又数行肆赦,为奸者皆轻犯刑法,政令不一,下无适从。
政令不一相关词语
- 1 半大不小
- 暂未详解
- 2 阒无一人
- 阒:空。指空荡荡,没有一人。出处: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曾梦至一处,见禅床几杖萧然,而阒无一人。”语法:阒无一人作谓语、定语;指空荡。示例:逾墙入视,则阒无一人。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
- 3 行不知往
- 行:走。行路不知道走向何方。指行动不能自主,只能听任自然摆布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故行不知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语法:行不知往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一杯羹
- 一杯肉汁。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语法:一杯羹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分”后。示例:战争刚结束,各派都来分一杯羹
- 5 郁郁不得志
- 郁郁:忧伤、愁闷的样子。因自己的抱负志向不能施展而忧郁苦闷。出处:《快心编》第七回:“或因有才不售,郁郁不得志的。”
- 6 狐疑不定
-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语法:狐疑不定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犹豫不决。
- 7 情深一网
- 一往:一直,始终。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
- 8 争论不休
- 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示例:课堂上遇到难题,同学们常常争论不休。
- 9 无商不奸
- 商人都是狡诈的
- 10 名不虚行
-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出处:《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语法:名不虚行作谓语、定语;指名实相符。
- 11 一字之师
-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指改正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正一个误读、误写的字。出处: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语法:一字之师偏正式;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示例:李明是我的同学,又是我的一字之师,我的好多作文都是经他手改的。
- 12 坐不安席
- 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语法:坐不安席作谓语、定语;指坐立不安。
- 13 邪不犯正
- 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出处: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语法:邪不犯正作定语、宾语;指正义战胜邪恶。
- 14 万无失一
- 万: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语法:万无失一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有绝对把握。示例:这事已经有万无失一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