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出窍简介
三魂出窍的意思
解释: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成语造句
- 1.肉颤心惊肉跳神惊肉跳心惊丧胆亡魂三魂出窍。
- 2.此时的天赐差点吓得三魂出窍,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力气,一把推开那大老鼠,用力跳下床来。
- 3.我大口喘气,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原来黑影不是什么鬼怪,是住在我们一个院的山财叔,这一惊差点没被吓的三魂出窍,七魄离体。
- 4.我刚才被吓得三魂出窍,不叫一下我还真怕从此以后变得痴痴呆呆。
- 5.一声霹雳,慧娟从未在半夜三更走这样的黑路,更没体验过这样的霹雳,只吓得她差一点三魂出窍,好象自己的头发根根倒竖起来。
- 6.只惊得他们三魂出窍,冷汗暴流,惨呼一声,皆被扫落出圈,口角溢血。
三魂出窍相关词语
- 1 出师无名
-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出兵征伐。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语法:出师无名作宾语、谓语;用于军事或处事等。
- 2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出处: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语法:脱口而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加思索地说话。示例:大作家的作品,言辞脱口而出,没有矫揉造作的姿态。
- 3 魂亡胆落
- 同“魂飞魄散”。出处:《三国演义》第四二回:“鲁肃曰:‘闻皇叔用诸葛孔明之谋,两场火烧得曹操魂亡胆落。”语法:魂亡胆落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恐时。
- 4 欺三瞒四
- 一再欺骗隐瞒。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语法:欺三瞒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再欺骗隐瞒。
- 5 同出一辙
-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语法:同出一辙作谓语;指相同的。示例:这两种说法同出一辙
- 6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皂:黑色。话一出口,如同白底染上黑色。比喻话一出口,就不能更改收回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语法:一言既出,如白染皂作谓语、定语、分句;指说话算数。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9回:“咱们可是君子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 7 三好两歹
-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语法:三好两歹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8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 指从来不出家门与外人接触。陶承 《我的一家》九:“我一个妇道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的熟人?”
- 9 魂不守舍
- 舍:住宅;指人的躯体。灵魂离开了躯体。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魏志 管辂传》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 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语法:魂不守舍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精神不集中。示例:我看宝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五回)
- 10 丑态百出
- 丑态:丑恶的样子。做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的样子。形容丑恶的表演或丑恶的行为。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他们那有甚么心事!不过因明日就要放榜,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语法:丑态百出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用于个人或集体的形象。示例:得失心未免过重,以致弄的忽哭忽笑,丑态百出。(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 11 安神定魂
- 安定心神,恢复神智。
- 12 惊魂不定
- 形容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 13 出云入泥
- 谓自己一旦青云直上,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喻人情浇薄,世态炎凉。出处:清·王韬《徐古春耆旧诗存序》:“及一旦势位崇,名誉盛,畴昔知交,贫贱潦倒,伏处田里,不足引援,往往尽削其酬酢诗文,不使一篇登之集中,出云入泥,良可浩叹。”语法:出云入泥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14 倒四颠三
-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3回:“来呵!到明日,只弄得倒四颠三,一个黑沙,也是不值。”语法:倒四颠三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说话或做事。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6回:“笑他弯腰屈背,倒四颠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