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正不挠简介
持正不挠的意思
解释:
挠:弯曲。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出处:
《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语法:
持正不挠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upright and above flattery
持正不挠相关词语
- 1 跳在黄河洗不清
-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
- 2 怏怏不乐
- 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心中郁闷,很不快活。出处:《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语法:怏怏不乐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种怏怏不乐,然犹未深信其言,叹曰:“少伯何虑之过乎?”(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
- 3 不识抬举
- 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语法:不识抬举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对人强烈不满。示例:这贱人不识抬举。(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
- 4 不言不语
-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语法:不言不语联合式;作谓语;指闷声不响。示例:王中见母子说话没缝,只得起来。不言不语,走到前厅,看见主人灵柩。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2回
- 5 不知所错
- 同“不知所措”。出处:《管子·七臣七主》:“振主喜怒无度,严诛列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错,则人反其故。”语法:不知所错作谓语、状语、补语;指处境很为难。
- 6 不易之分
- 易:变;分:节操。忠贞不二的节操。出处:宾戏主人曰:‘盖闻圣人有壹定之论,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 汉·班固《答宾戏》
- 7 不登大雅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出处:见“不登大雅之堂”。语法:不登大雅作谓语、定语;用于粗俗低级的东西等。示例:按照老看法,这类书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朱自清《序》
- 8 出其不虞
- 犹言出其不意。出处:《周书·段永传》:“若星驰电发,出其不虞,精骑五百,自足平殄。”语法:出其不虞作谓语、定语、状语;同“出其不意”。
- 9 循道不违
- 循:依照;违:违背。遵循道德规范而不违背出处: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循道不违,厥声弥劭。”语法:循道不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拔不出腿
- 比喻陷入困境或杂事缠身而一时无法解脱语法:拔不出腿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抽不出身来。示例:她已经在此事上拔不出腿了
- 11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 指家财富有的人常自珍爱,不自蹈险地。出处:《汉书 司马相如传下》:“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语法:家累千金,坐不垂堂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12 惨不忍言
- 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语法:惨不忍言作谓语、定语;指不能说出口。示例:地震后的灾区真是惨不忍言
- 13 当仁不让
-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语法:当仁不让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示例:人家骂小弟鱼肉乡愚,这句话仔细想来,在小弟却是当仁不让。(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
- 14 刑措不用
- 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语法:刑措不用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示例:唐·陈子昂《请措刑科》:“今神皇不以此时崇德务仁,使刑措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