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名行简介
砥砺名行的意思
解释:
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曰:“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语法:
砥砺名行作谓语;指磨炼自己。
砥砺名行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砥砺名节
砥砺名行相关词语
- 1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出处:《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2 困知勉行
- 在不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有了知识就勉力实行。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语法:困知勉行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克服困难中求得知识。示例: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观其困知勉行,厉志克己之功何如?”
- 3 计勋行赏
- 同“计功行赏”。出处:《旧唐书·房玄龄传》:“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语法:计勋行赏作谓语、宾语;按功劳的大小颁发奖赏。
- 4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语法:三人行,必有我师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王通讯《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但要善于从别人的成功里吸取营养,还要善于从别人的失败里领取教训。”
- 5 霜行草宿
- 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出处:《宋书·孝义传·孙法宗》:“单身勤苦,霜行草宿,营办棺惇,造立冢墓,葬送母兄,俭而有礼。”语法:霜行草宿作谓语、定语;用于旅行等。
- 6 行流散徙
- 徙:迁徙。像云行水流似的分散迁徙。指万物随自然规律而变化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语法:行流散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乘伪行诈
- 指弄虚作假。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夫伐功施劳,鲜能布仁;乘伪行诈,莫能久长。”语法:乘伪行诈作谓语、宾语;指欺骗。示例:乘伪行诈的行为不光彩
- 8 大行其道
- 新潮事物流行成为一种风尚示例:布朗说,自由放任政策大行其道的日子已经过去。
- 9 声名狼藉
- 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蒙恬列传》:“以其君为不明,以是籍于诸侯。”唐 司马贞索隐:“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语法:声名狼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 10 趋名逐利
- 比喻自私自利出处:《山居偶作》
- 11 跂行喙息
- 本谓虫豸爬行呼吸。 借指用脚爬行用嘴呼吸的虫豸。亦泛指人和动物。跂,通“ 蚑 ”。
- 12 闻名不如见面
- 只听名声不如见面更能了解。出处:《北史·列女传》:“吾闻闻名不如见面,小人未见礼教,何足责哉。”语法:闻名不如见面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王博高也不觉好笑,连说:“老兄真是个爽快人,闻名不如见面。”(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 13 砥行立名
- 磨砺德行,建树功名。出处:《史记·伯夷列传》:“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语法:砥行立名作谓语;指磨炼自己的德行。
- 14 闻名丧胆
- 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语法:闻名丧胆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郭澄清《大刀记》第六章:“这个吓得鬼子、汉奸闻名丧胆的梁永生,就是当初那个大闹黄家镇的梁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