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守分简介
安常守分的意思
解释:
分:本分,自己分内的。习惯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
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语法:
安常守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安常守分相关词语
- 1 分寸之功
-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语法:分寸之功作主语、宾语;指小功劳。示例: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几遣加半之戍,竟无分寸之功,是则师不在众又明矣。”
- 2 不分轻重
- 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出处: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语法:不分轻重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处事。示例:他一向办事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
- 3 秋色平分
-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语法:秋色平分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双方各得一半。
- 4 安忍阻兵
- 阻兵:依仗手中掌握的兵力。凭借统率之兵,行残忍之事。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5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 易:变易,转变。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出处: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语法: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章炳麟《菌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事之由妄想而者,岂独胚胎然哉?”
- 6 分我杯羹
-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语法:分我杯羹动宾式;作谓语、状语;比喻从他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示例:咱们情同兄弟,你在此危难面前得分我杯羹
- 7 物以群分
- 见“物以类聚”。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语法:物以群分作宾语、定语;指同类的东西聚合。示例:《南史·王融传》:“物以群分,方以类聚。君长东隅,居然应嗜此族。”
- 8 分茅锡土
- 见“分茅赐土”。出处:清·李渔《玉搔头飞舸》:“只要你忙上紧赶得那人近至尊,便是分茅锡土也非吾吝。”语法:分茅锡土作谓语、定语;指分封诸侯。
- 9 三纲五常
-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语法:三纲五常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示例: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10 下寨安营
- 寨:防守用的栅栏;安:安置;营:营房。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语法:下寨安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晚我们就在这里下寨安营了
- 11 分庭抗礼
-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出处: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语法:分庭抗礼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示例: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 12 安宅正路
- 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出处:《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语法:安宅正路作宾语、定语;指为人。
- 13 织白守黑
- 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 14 头上安头
- 比喻多余和重复。出处:宋 黄庭坚《拙轩颂》:“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语法:头上安头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学而篇六》:“固不必就上面一截起论,为头上安头之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