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暗投明简介
背暗投明的意思
解释: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出处: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语法:
背暗投明作谓语、定语;指追求真理。
示例:
明·沈采《千金记·会宴》:“吾欲背暗投明,奈无明主。”
英语翻译
- 英语:
leave the darkness and come to the brightness--quit the illegal associations and activities and return to lawful life
背暗投明相关词语
- 1 无明无夜
- 犹言不分昼夜。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所以一耽了这件的滋味,定是无明无夜,抛家失业,失魂落魄,忘飧废寝的。”语法:无明无夜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示例:郭沫若《歧路》:“又好像从灿烂的土星天堕落下无明无夜的深渊里。”
- 2 曝背食芹
- 谦言微薄之献。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语法:曝背食芹作宾语、定语;用于微薄的贡献。示例:宋·叶适《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臣力耕朽壤,勤凿枯泉,空有胼手胼足之劳,曾无曝背食芹之献。”
- 3 柳暗花明
- 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又是一番情景或进入一种新的境界。出处: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法:柳暗花明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十二月十三日之晨,我心酸肠断,以为从此要尝些人生失望与悲哀的滋味,谁知眼前有这种柳暗花明的美景。(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十一》)
- 4 英明果断
- 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语法:英明果断作谓语、定语;指决策等。示例:他是一个英明果断的领导
- 5 洗耳投渊
- 洗耳、投渊:指尧让位于许由、舜让位北铎的传说。旧时指隐逸的人厌恶听有关政治的事。出处:晋·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
- 6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语法: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7 明镜止水
- 静止的水就像明镜一样照鉴事物
- 8 光明磊落
-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语法:光明磊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 9 冷水浇背
-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亦作“冷水浇头”。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红玉听了,总如冷水浇背一般,唇也青了,面也白了,做声不得。”语法: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 ★梁启超《三十自述》示例:自辰入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梁启超《三十自述》
- 10 公私分明
- 公家的与私人的界限十分清楚出处: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要敢说真话,反对说假话,不务虚名,多做实事;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则换人情。”语法:公私分明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洋人公私分明,公家欠的债,他们不会叫私人来垫的。”
- 11 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同“ 明槍好躲,暗箭難防 ”。明 王錂 《春芜记·构衅》:“不免將些銀子與他,央他夜夜往 季 府後門帶領我家小廝們四下巡邏,倘若拿着 宋玉 ,事兒發作, 季老夫人 得知,一定賣那潑賤到隔江過海去,不然也打他幾十下,消了我這惡氣。正是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難防。”亦作“ 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 ”。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場是非,叫他明鎗容易躲,暗劍最難防。”
- 12 泾渭自明
- 见“泾渭分明”。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续编小引》:“然咏歌太平,无非圣朝佳话,间有稍关时事者,其泾渭自明。”语法:泾渭自明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界限清楚。
- 13 聪明能干
-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圣人说,人生少时,心思才力,样样聪明能干,实在是可怕的。”语法:聪明能干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示例:欧阳山《三家巷》:“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如今却卖了给人家做丫头。”
- 14 拊背扼喉
-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语法:拊背扼喉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示例:《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