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窃虚名简介
忝窃虚名的意思
解释:
忝:谦词,愧;窃:窃据。空有虚名
出处:
清·曾国藩《曾国藩日记》:“忝窃虚名,毫无实际,愧悔之至!”
语法:
忝窃虚名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自谦。
忝窃虚名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徒有虚名
忝窃虚名相关词语
- 1 逐利争名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出处: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语法:逐利争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心重。
- 2 名教罪人
- 旧对违背礼教之人的谴称。
- 3 偷香窃玉
- 指美丽的年青女性。比喻男女之间私下的爱情往来。尤指男子在外勾引妇女。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虽不能够窃玉偷香,且将盼行云眼睛儿打当。”语法:偷香窃玉联合式;作。示例:稳坐了七香车,高揭了三檐伞,请受了金花诰,再不赴偷香窃玉期。(元 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
- 4 潜窃阳剽
- 公开或不公开地剽窃。出处:明·方孝孺《答张廷璧书》:“今天下学者靡靡焉,惟习之所同;潜窃阳剽,无所顾忌。”语法:潜窃阳剽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
- 5 虚论浮谈
- 虚饰的言论,浮夸的语言
- 6 恫疑虚喝
- 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洞疑虚喝,骄矜而不敢进。”语法:恫疑虚喝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虚张声势。示例:清·戴名世《序》:“于是恫疑虚喝而傲睨顾盼,以济其方术之穷。”
- 7 徒拥虚名
- 见“徒有虚名”。出处:高阳《慈禧全传》:“兵部徒拥虚名,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语法:徒拥虚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有名无实。示例:身为“财政部长”,徒拥虚名而已,只是过路财神
- 8 隐迹埋名
- 隐藏行踪、埋没名姓以求不使人知。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或有山间林下,怀才抱德,隐迹埋名。”语法:隐迹埋名作谓语、定语;指隐姓埋名。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0回:“不如弃了这官职,隐迹埋名,全身远害,岂不为美?”
- 9 重气狥名
- 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 10 隐姓埋名
-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出处: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语法:隐姓埋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示例:旧社会,一些穷人为了逃避债务,隐姓埋名,流落他乡。
- 11 名实相称
- 指名声与实际一致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2回:“妹子这个名字,叫做有名无实,那里及得尧蓂姐姐弹得幽雅,他才名实相称哩。”语法:名实相称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与实际一致。
- 12 名不正,言不顺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语法:名不正,言不顺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 13 坐无虚席
- 座位没有空着的。多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出处:《太平广记·龙三·释玄照》:“他常常愿意讲授一千遍《法华经》,以利于他人。在山中开讲之后,虽然寒暑无常,山路险恶,但是来听讲的总是坐无虚席。”语法:坐无虚席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人多。示例:从早到晚,长椅上都是坐无虚席。航鹰《开市大吉》
- 14 盛名天下
- 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出处:《后汉书·黄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