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词詈语简介
怨词詈语的意思
解释:
抱怨与骂人的话语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这老妪独居,谁人到此,亦有诗句?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
语法:
怨词詈语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怨词詈语相关词语
- 1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 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语法: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 2 村学究语
- 谓迂腐浅陋的言辞。示例: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决不允许使用村学究语。
- 3 语无诠次
- 言辞未加选择和斟酌。出处: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灯下草创,语无诠次,字条行草,伏唯涵察。”语法:语无诠次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4 柳啼花怨
- 形容景象凄凉,心境凄恻。出处:宋 卢祖皋《夜行船 暖入新梢风又起》词: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语法:柳啼花怨作谓语、定语;指凄凉的景象。
- 5 胡啼番语
- 胡、番:古时指外族或异域。旧时指外族或外国的语言。
- 6 流言风语
- 犹言流言蜚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语法:流言风语作主语、宾语;指坏话。
- 7 强词夺正
- 同“强词夺理”。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语法:强词夺正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无理强辩。
- 8 词人才子
- 词人:同“辞人”,工于文辞的人;才子:富有文才的人。泛指有才华的文人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语法:词人才子作主语、比喻、定语;用于文人。
- 9 涎言涎语
-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那贾琏撒娇撒痴,涎言涎语的,还只管乱说。”语法:涎言涎语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10 夏虫语冰
- 比喻人的见识短浅。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语法:夏虫语冰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清 王韬《六合将混为一》:“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
- 11 风语不透
- 形容异常严密。
- 12 词不达意
-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语法:词不达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指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示例: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 13 慢声细语
- 形容说话时声音轻柔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两人时,就慢声细语地问他。”语法:慢声细语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凌叔华《古韵》:“她慢声细语地说:‘我真想一死了之。人只有死了,才会忘记一切。’”
- 14 目语心计
- 语:谈话;计:计算。用眼睛示意,在心里盘算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鲂传》:“目语心计,不宜唇齿。”语法:目语心计作谓语;指人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