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重光简介
日月重光的意思
解释:
重光:重放光芒。太阳月亮重放光芒。比喻经过一番动乱后出现新的清明局面。
出处:
《尚书·顾命》:“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三国魏·缪袭《魏鼓吹曲》:“日月为重光。”
语法:
日月重光作谓语;指新的清明局面。
示例:
《宋书·孝武帝纪》:“皇家造宋,日月重光,璇玑得序,五星顺命。”
成语造句
- 1.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
- 2.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
- 3.日月重光,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法院组织法》对律师参与刑事辩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 4.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和日月重光。
- 5.他俩如日月重光,互不相让,不是今天争执,就是明天打架,弄得周围的人都不得安宁。
- 6.辛亥革命粉碎了君主帝制,民国的建立使人们的思想从封建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顿生“天地昭苏,日月重光”之感。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sun and the moon shine again
日月重光相关词语
- 1 消磨岁月
- 消磨:虚度。虚度年月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再说那舅太太只和姑娘这等消磨岁月,转瞬之间,早度过残岁,又到新年。”语法:消磨岁月作谓语、定语;指虚度年月。示例:丰子恺《吃瓜子》:“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
- 2 年淹日久
- 淹:滞留。形容时间久远出处:闻一多《屈原问题》:“遭受谗言,使气出走,而年淹日久,又不见召回。”语法:年淹日久作定语、状语;指时间久远。
- 3 任重才轻
- 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任重才轻,故多阙漏。”语法:任重才轻作宾语、定语;常作谦词。
- 4 指日而待
- 见“指日可待”。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语法:指日而待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为期不远。示例:孙中山《心理建设(孙文学说)》第四章:“倘计划既定,按图施工,则成效可指日而待矣。”
- 5 重规袭矩
- 同“重规迭矩”。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征败迹,若重规袭矩,稽节合符。”语法:重规袭矩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重叠的法规。示例:唐·杨炯《大唐益州大都督府……庙唐碑文》:“爰有列圣,重规袭矩。”
- 6 日亲日近
- 近:亲近。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语法:日亲日近作定语;用于交往等。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3回:“我们日亲日近,安有今日倒来做假之理。”
- 7 戴月披星
-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语法:戴月披星联合式;作谓语;指起早贪黑。示例:真是个迎风冒雪,戴月披星。(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 8 日落千丈
-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出处:郭沫若《塔·喀尔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语法:日落千丈作谓语、定语;指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等。
- 9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弹:用手指拨弄。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满荆棘那样不灵活。比喻技艺不经常练习,就会生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语法: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云窗月户
- 指华美幽静的居处。出处:宋·向子諲《清平乐·奉酬韩叔夏》词:“薄情风雨,断送花何许。一夜清香无觅处。却返云窗月户。”语法:云窗月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日月经天,河海带地
- 日月天天经过天空,江河天天流经大地。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语法: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作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12 精诚贯日
- 精:精神,精力;精诚:至诚;贯:用绳子穿起来,引申为贯通。形容极端忠诚出处:元·白朴《沁园春·十二月十四日为平章吕公寿》:“把金汤固守,精诚贯日,衣冠不改,意气横秋。”语法:精诚贯日作谓语、宾语;形容极端忠诚。
- 13 九天揽月
-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出处: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语法:九天揽月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志向。示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泽东《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词)
- 14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 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语法: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示例:明·朱有燉《赛娇容》第四折:“这中原天气十分冷,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