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墙谇帚简介
阋墙谇帚的意思
解释:
“阋”念xì。谓家庭内部争吵不和。谇帚,指妇女吵骂。
出处:
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语法:
阋墙谇帚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阋墙谇帚相关词语
- 1 见羹见墙
- 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后用以谓对圣贤的思慕。出处:相传尧去世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之幻影于墙,食则见尧之幻影于羹。见《后汉书·李固传》。语法:见羹见墙作谓语、宾语;指念念不忘先贤。示例:既改旧观,亦资攻苦,见羹见墙,趋绳步矩。清·戴名世《樊川书院碑记》
- 2 垢谇谣诼
- 诟谇:辱骂;谣诼:造谣毁谤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
- 3 阋墙御侮
- 阋:争吵;阋墙:兄弟相争于内;御侮:抵御外敌。比喻虽有内部争吵,仍能一致对外。出处:《诗经·小雅·棠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每有良朋,烝也无戎。”语法:阋墙御侮作谓语、定语;用于兄弟。示例:凡我国民,务念阋墙御侮之忠言,懔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携,忍此小嫌,同扶大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二回)
- 4 墙有耳
-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出处:语出《诗 小雅 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 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语法:墙有耳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 5 阋墙之争
- 兄弟之间的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 6 变起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指祸变发生在内部出处:《晋书·文帝纪》:“乃者王室之难,变起萧墙,赖公之灵,弘济艰险。”语法:变起萧墙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内乱。示例:明·汤显祖《南柯记·疑惧》:“他书后明说着:衅生他族,变起萧墙。”
- 7 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语法:墙花路草作宾语;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示例:彼墙花路草,尚且钟情不舍,到底得合,况贵为妃嫔者乎!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七回
- 8 面墙而立
- 比喻不学之人,如面对墙壁而立,一无所见。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孔安国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语法:面墙而立作宾语、定语;指一无所知。示例:古今成败,不可不知,退朝之暇,念观典籍,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 9 头撞南墙
- 撞:撞击。指认死理出处:陆天明《省委书记》:“今天我们要眼睁睁地让马扬走了,总有一天会头撞南墙满世界去找后悔药吃。”语法:头撞南墙作谓语、定语;指认死理。示例:你不要在这里头撞南墙钻牛角尖了
- 10 祸起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用作屏风。比喻家里、内部。祸乱从内部发生。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语法:祸起萧墙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 11 钻穴逾墙
- 穴:洞。逾:越过。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语法:钻穴逾墙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有一个门子,叫做单佑,专会飞檐走壁,钻穴逾墙。”
- 12 丰墙峭址
- 墙高大而地基陡直。喻根基不牢。址,同“址”。
- 13 墙面而立
- 面对墙壁对立。形容目光短浅。亦作“面墙而立”。出处:《书·周官》:“不学墙面”孔传:“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论语·阳货》:“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语法:墙面而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吾所不取。南朝·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 14 穿穴逾墙
- 穿:凿通;逾:越过。指穿洞翻墙的偷窃行为出处:明·杨慎《“坎为盗”》:“坎之为卦,外阴柔而内刚狠,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语法:穿穴逾墙作谓语、宾语;指偷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