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须用系铃人简介
解铃须用系铃人的意思
解释: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同“解铃还须系铃人”。
出处:
明·瞿汝稷《指月录》第23卷:“眼一日问众:‘虎项金铃,是谁解得?’众无对。师适至,眼举前语问,师曰:‘系者解得。’”
语法:
解铃须用系铃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故事
- 南唐时期,法眼宗始祖法眼法师在金陵清凉寺给众僧讲佛经,希望他们潜心向佛,遵守清规戒律。法灯和尚却偏偏不爱遵守这些清规戒律,但人很聪明。法眼法师问谁能从凶猛的老虎脖子上取下金铃来,法灯和尚回答道解铃还须系铃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It is better for the doer to undo what he has done.
解铃须用系铃人相关词语
- 1 美人香草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出处:汉 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语法:美人香草联合式;作宾语;象征忠君爱国思想。示例:“美人香草”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影响后来解诗作诗的人很大。(朱自清《经典常谈 辞赋》)
- 2 知人之鉴
- 能看出人的品行和才能的眼力出处:《晋书·贺循传》:“雅有知人之鉴,拔同郡杨方于卑陋,卒成名于世。”语法:知人之鉴作宾语;指看人的眼力。示例:唐·刘肃《大唐新语·知微》:“时称颉有知人之鉴。”
- 3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语法: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示例: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今天晚上就看你们对我迟某忠不忠心!”
- 4 人尽可夫
- 本意为:一个女子,是人人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至于父亲,为天然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不能与夫相比。 现在为贬义,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子,可以和所有的男人上床,当自己的丈夫看待。示例:这种人尽可夫的女人,千万不要跟她来往。
- 5 花须蝶芒
- 形容草书笔法优美熟练。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花须蝶芒,油然桀然,各止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 6 穷鸟投人
- 投:投入。无处可飞的鸟被迫投入人的怀抱。比喻因处境艰难而投靠别人出处:《北齐书·元韶传》:“穷鸟投人,尚或矜愍,况诸王如何弃乎?”语法:穷鸟投人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于困境时。示例:《魏书·苏湛传》:“王本以穷鸟投人,赖朝廷假王羽翼,荣宠至此。”
- 7 解疑释惑
-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语法:解疑释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 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语法: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作宾语、定语;指做事必须要有证据。
- 9 求备一人
- 求:希求;备:具备,完美无缺。要求人完美无缺。形容苛求过分。出处:《尚书·君陈》:“尔无仇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
- 10 须眉男子
- 指男子汉大丈夫。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丫环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顶天立地之人,何况须眉男子。”语法:须眉男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临事作为,却又有才有胆,赛过须眉男子。明·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三回
- 11 真人真事
- 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出处:冰心《关于男人》:“这里记下的都是真人真事,也许都是凡人小事。”语法:真人真事作宾语、定语;指实际人和实际事。示例:余秋雨《绑匪的约条》:“一是材料必须出自于正规的司法机关,二是必须真人真事,如实报道,不能有文学描写。”
- 12 上天不负苦心人
- 负:亏欠,辜负。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语法:上天不负苦心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曹禺《日出》第二幕:“不过我当初想,上天不负苦心人,苦干也许能补救我这个缺点。”
- 1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李足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你怎么就保得无事?”语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暂时祸福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4 枉己正人
- 枉:弯曲,不正;正:纠正。自己立脚不正,却要去纠正别人。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已以正天下者乎?”语法:枉己正人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