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简介
冷眼旁观的意思
解释:
冷:冷漠;冷淡;冷静;眼:目光;表情神态。以冷淡的眼光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毫不动心地在一旁静观事态变化。
出处:
宋 朱熹《答黄直卿》:“冷眼旁观,手足俱露,甚可笑也。”
语法:
冷眼旁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
示例:
诗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顺问傍观冷眼人。”(《脂砚斋评红楼梦》第二回)
成语造句
- 1.好人难当,坏人易做,做人需要态度,看人需要温度,笑话别人的冷眼旁观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耻辱。
- 2.每个青年,对于人民的事业,切不可抱冷眼旁观的态度。
- 3.黑色的双瞳中,透明的看不到一点情绪,象看穿了人间所有的沧桑,融进了万载的清秋,不屑人间情事,冷眼旁观沧海桑田。
- 4.冷眼旁观的人往往能够看出事情的癥结所在。
- 5.我劝你还是冷眼旁观的好,不要冲动,免得搅乱大局。
- 6.我冷眼旁观别人的爱情。
英语翻译
- 英语:
a cold eye spectator
- 俄语:
оставáться безучáстным зрителем
冷眼旁观相关词语
- 1 放冷箭
- 乘人不备,放箭伤人。比喻暗中伤人。冷箭:暗箭。出处:鲁迅《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语法:放冷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我对于‘放冷箭’的解释,颇有些和他们一流不同,是说有人受伤,而不知这箭从什么地方射出。”
- 2 合眼摸象
- 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语法:合眼摸象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动见观瞻
- 意为“一举一动都有人在注意”。
- 4 眼约心期
- 期:期望。眼中意会,心中期许。指嘴上虽然没说话,但双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出处:元·张可久《沉醉东风·夜宴即事》曲:“玉纤寒试调筝雁,眼约心期不暂闲。”语法:眼约心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白眼相看
-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出处: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第四卷:“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语法:白眼相看作谓语、定语;用于对人的态度。
- 6 耳热眼花
- 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语法:耳热眼花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7 乐观其成
- 对某事物的发生或发展抱有乐观态度,并希望它能成功。
- 8 火尽灰冷
- 比喻权势消失。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日火尽灰冷,暖气何在?当冻尸裂体、弃骨沟睿中,祸不远矣。”语法:火尽灰冷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眉眼高低
- 脸上的表情变化。泛指为人处世的方法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只是跟着奶奶,我们学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儿,也得见识见识。”语法:眉眼高低作宾语、定语;指为人处世的方法。示例: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1章:“无奈痴情的奥立佛根本看不出‘眉眼高低’。”
- 10 一板三眼
- 板、眼:戏曲音乐的节拍。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语法:一板三眼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为人处事。示例: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一板三眼,十分清楚。
- 11 眼高手低
- 眼高:眼界高;手低:指办事能力低。形容要求的标准高;但实际工作能力低。出处: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休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语法:眼高手低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眼高手低的人,看别人做事好像很容易,一旦自己动手时,却又干不好。
- 12 眼花缭乱
- 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事物而发花、迷乱。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语法:眼花缭乱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事物纷杂。示例: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 13 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语法:眼观四处,耳听八方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褒义。示例: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他得有灵敏的感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14 擦亮眼睛
- 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被蒙骗出处:浩然《艳阳天》第42章:“他要大家擦亮眼睛,看清方向,稳住心思,不要被一时风吹草动迷糊住。”语法:擦亮眼睛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四章:“在当前这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站稳立场,擦亮眼睛,同一切反毛泽东思想的阶级敌人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