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影恶迹简介
畏影恶迹的意思
解释: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出处: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语法:
畏影恶迹作谓语、定语;指不明事理。
畏影恶迹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畏影避迹
畏影恶迹相关词语
- 1 消声匿影
-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出处: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语法:消声匿影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不转瞬间,消声匿影,至今日而昔年之全盛,渺不可复睹矣。梁启超《欧洲地理大势论》
- 2 惊鸿艳影
-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出处:清·王韬《鹃红女史》:“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语法:惊鸿艳影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遥见楼头有一女子凭栏临波凝睇,素妆淡服,丰神绝世,惊鸿艳影,湖水皆香。(清 王韬《鹃红女史》)
- 3 铲迹销声
- 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出处:《晋书·儒林传论》:“若仲宁之清贞守道,抗志柴门;行齐之居室屡空,栖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铲迹销声;宣子之乐道安贫,弘风阐教;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语法:铲迹销声作谓语、宾语;用于人或事物。
- 4 变迹埋名
- 迹:痕迹,踪迹。改变行踪,隐蔽姓名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都归欲界,轻财任侠,也属微尘,虽已变迹埋名,还要弃家访道。”语法:变迹埋名作谓语、定语;指隐居。
- 5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出处: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语法:改恶向善作谓语、定语;指重新做好人。示例:季羡林《老猫》:“到了暮年就改恶向善,虎子的脾气大大地改变了。”
- 6 凶年恶岁
- 凶年:年成很坏。指饥荒的年头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凶年恶岁,则行货物,流有余而调不足也。”语法:凶年恶岁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荒年。
- 7 遁迹黄冠
-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语法:遁迹黄冠作谓语、宾语;指隐居。
- 8 无所畏忌
- 没有什么畏惧和顾忌。出处:汉·班固《汉书·王尊传》:“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姿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语法:无所畏忌作谓语、定语;指人胆大妄为。示例:《晋书·齐王冏传》:“董艾放纵,无所畏忌,中丞按奏,而取退免。”
- 9 犬迹狐踪
- 喻低弱的身手。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语法:犬迹狐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罪恶昭著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语法:罪恶昭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11 鞭丝帽影
- 马鞭和帽子。借指出游。出处:宋陆游《齐天乐 左绵道中》词:“塞月征尘,鞭丝帽影,常把流年虚占。”语法:鞭丝帽影作宾语、定语;指旅行。示例:世固有一事不问,一书不读,而鞭丝帽影,日夕驰逐于歌衫舞袖之场,以为祖国之俱乐部者。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 12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出处:《魏书 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语法:无所畏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严文井《序言》:“一个无所畏惧的巨人,精神百倍地向着未来迈开了大步。”
- 13 匿迹销声
- 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语法:匿迹销声作谓语;指隐藏。示例:郭沫若《新文艺的使命》:“有些组织已在无形中匿迹销声了。”
- 14 人迹罕至
- 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出处: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语法:人迹罕至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冯牧《瀑布之歌》:“它们所以不被人知,仅仅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交通阻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