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条斯理简介
慢条斯理的意思
解释:
形容说话做事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慢条斯理,如不在意如在意。”
语法:
慢条斯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做事缓慢。
示例:
“办事要思量是对的”,老山东慢条斯理的说,“不过有的是明摆着的事,也不要掂量。”(冯德英《苦菜花》第八章)
成语造句
- 1.他一字一句慢条斯理地读起来。
- 2.他做事总是不急不慌,慢条斯理的。
- 3.他说话总是慢条斯理的。
- 4.大家要节约时间,不提倡吞吞吐吐、慢条斯理地说话。
- 5.他说起话来总是慢条斯理,一板三眼,十分清楚。
- 6.他慢条斯理地讲起了那个人的情况。
成语故事
- 从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聪明,善于画荷花,画出的荷花就像刚从水里摘下贴在纸上一样。他不求官也不结交朋友,终日在家读书作画。官府请他画几幅荷花送给上司,他推辞不掉画了几张。知县惊叹他的才华就亲自去拜访他,他慢条斯理地出门迎接
英语翻译
- 英语:
leisurely
- 日语:
ゆうゆうと落ちついている,ゆったりと構(かま)える,悠揚(ゆうよう)としている
- 俄语:
тихо и не спешá
- 其他:
<法>sans se presser <tout doucement>
慢条斯理相关词语
- 1 有条不紊
- 紊:乱。有条理;不紊乱。出处:【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语法:有条不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听上去倒也是原原本本,有条不紊。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 2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 收藏财物不慎,等于叫人来偷出处:《周易·系辞上》
- 3 逋慢之罪
- 不遵守法令的罪过。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出处:宋·王安石《再辞同修起居注第五状》:“臣之区区,辞说已穷,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语法:逋慢之罪作宾语;指罪过。
- 4 理纷解结
- 理:整治;解:解开。整治纷乱,解开疙瘩出处:朱自清《山野掇拾》:“什么纠纷,什么葛藤,到了他手里,都是一刀两断;正眼也不去瞧,不用说靠他理纷解结了!”语法:理纷解结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5 通情达理
-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出处: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语法:通情达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从来不胡搅蛮缠。
- 6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7 共贯同条
- 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出处: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气之所应,固可于此得吾兄……共贯同条之精爽。”语法:共贯同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理胜其辞
- 道理胜过文辞
- 9 身后萧条
- 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3回:“后来长卿死了,不但身后萧条,还有一笔大亏空,这报销就是直蜚替他办的。”语法:身后萧条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家境冷落。示例:鲁迅《两地书》:“我的父母一生都是这样傻,以致身后萧条,子女窘迫。”
- 10 通文知理
- 指人有知识,懂道理出处:《红楼梦》
- 11 揆理度势
- 衡量道理,揣度情势。出处:清·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语法:揆理度势作谓语;用于分析局势。
- 12 知书明理
- 有才学,懂礼仪出处:老舍《骆驼样子》:“仿佛谁都是混帐,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语法:知书明理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示例:萧克《浴血罗霄》第33章:“你从小就读孔夫子、孟夫子,知书明理,也该体谅爹爹。”
- 13 怡然理顺
- 怡然:快乐的样子。使人心悦又能把道理阐述得很清楚。出处: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 14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掴:用巴掌打。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语法: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作宾语、分句;比喻做事扎实。示例: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时时刻刻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方能听吾说话句句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