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求去简介
挂冠求去的意思
解释: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语法:
挂冠求去作谓语;指弃官。
成语造句
- 1.依法执法,却凭空招致不相干人士的控告,林勤纲兴起了辞职不干的念头,向上级递出了辞呈,准备挂冠求去。
- 2.像张家祝这种皮薄的,就不堪辱骂,挂冠求去。
- 3.然后,轻尘扔下一句要挂冠求去,我方才惊觉自己的力量在他面前犹如一只蝼蚁,以为对他的掌握原来只是在自我欺骗。
- 4.小牛不是缺少年轻化的本钱,上赛季屡屡作为“奇兵”亮相的巴里亚本欲继续为小牛充当“提速器”,却因小牛不能提供一份像样的合同而挂冠求去。
- 5.财政部长挂冠求去,是因与首相在政见上发生了冲突。挂羊头,卖狗肉。
- 6.马英九忽略了,天纵英明的“诸葛亮”其实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也可能因理念不合而挂冠求去。
成语故事
- 西汉末年,王莽的儿子王宇担心王莽树敌太多而进行血谏,被王莽大义灭亲而杀掉,逢萌看出了王莽的用意,认为这样的君王不值得忠贞,于是摘下头上的乌纱帽挂在都城东门外,悄悄地离开京城,携家逃到辽东,后来不久,王莽自杀新朝灭亡
挂冠求去相关词语
- 1 声气相求
- 指志同道合,意气相投。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语法:声气相求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2 嘤鸣求友
-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回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处:茅盾《旨趣》:“本为人人所同,而脱稿后求能与世相见,嘤鸣求友之心,亦人人所共有。”语法:嘤鸣求友作宾语、定语;指寻知音。
- 3 厉精求治
-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出处:《新唐书·魏知古等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悼。”语法:厉精求治作谓语、宾语;用于统治者。
- 4 张冠李戴
-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对象。出处: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语法:张冠李戴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 5 望然而去
- 望:看;去:离去。形容看一眼就走开的情状。
- 6 求名责实
- 责: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出处: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语法:求名责实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要名实相符。
- 7 蠖屈求伸
- 蠖:昆虫名,行时屈伸其体。比喻人不遇时,则屈身求隐,待来日再展宏图。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语法:蠖屈求伸作谓语、宾语;指等待东山再起。示例:盖闻蠖屈求伸,非终于屈,龙潜或跃,匪固于潜。(明 刘基《诚意伯文集》第八卷)
- 8 求贤用士
- 访求并任用贤能的人才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贤用士哩,你依着师父出去。”语法:求贤用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
- 9 死求白赖
- 指不停地纠缠。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俗话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死求白赖,或者竟拦住他也不可知。”语法:死求白赖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指不停地纠缠。
- 10 冠冕堂皇
-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礼帽;堂皇:气派非凡。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语法:冠冕堂皇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少说些冠冕堂皇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 11 溯流求源
- 同“溯流穷源”。出处:《元史·隐逸传·杜瑛》:“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语法:溯流求源作谓语、宾语;指探求事物的本源。
- 12 否去泰来
-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出处: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语法:否去泰来作谓语、宾语;指厄运结束。
- 13 求忠出孝
-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出处: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法:求忠出孝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梁·梁元帝《上忠臣传表》:“资父事君,实曰严敬,求忠出孝,义兼臣子。”
- 14 衣冠甚伟
- 伟:壮美。衣着打扮壮观美好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语法:衣冠甚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游《曾文清公墓志铭》:“及入朝,鬓须皓然,衣冠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