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风余教简介
遗风余教的意思
解释: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出处:
宋 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语法:
遗风余教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遗风余教相关词语
- 1 见事生风
- 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语法:见事生风作谓语、宾语;指借故搬弄是非。示例:清·和邦额《夜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 2 风靡一世
- 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语法:风靡一世作谓语、定语;指流行。
- 3 风云变幻
-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比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出处: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语法:风云变幻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自然及局势的变化。示例:然而那么风云变幻的事,恐怕世界上是不多有的,我没有料到,未曾描写,可见我还不很有“毒笔”。(鲁迅《三闲集 通信》)
- 4 避风港
- 一种无装卸设备、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的港口。比喻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出处:张贤亮《心安即福地》:“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语法:避风港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示例:你总不能一辈子把医院作为避风港吧
- 5 复鹿遗蕉
- 复: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出处: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语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失误
- 6 应风披靡
- 披靡:草木随风散倒。草木随风倒伏。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出处: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语法:应风披靡作谓语、状语;指不堪一击。
- 7 行有余力
-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出处:《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语法:行有余力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至整顿一层,不如待天气清明以后,或官已做稳,行有余力时耳。”
- 8 狂风巨浪
- 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语法:狂风巨浪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异性之间任何微小的情感,都可能在一个少年的内心掀起狂风巨浪!”
- 9 骨化风成
-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出处: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语法:骨化风成作谓语、定语;用于风俗习惯等。
- 10 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语法:望风而遁作谓语、状语;指望风而逃。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这日离樊城不上十里,日早落了。对面忽来一游骑,车夫望风而遁。”
- 11 荡然无遗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出处:唐·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语法:荡然无遗作谓语、状语;指消失。示例:《太平广记·杂编》:“窃有所虑,因又焚之。于是图画奇迹,荡然无遗矣。”
- 12 八面威风
- 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出处: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语法:八面威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有气势,威风十足。示例: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 13 名士风流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语法:名士风流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指名士的风度和气韵。示例:好好!咱们名士风流,下该洒脱些才是。(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 14 望风而降
-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自起兵之后,所过城池望风而降。”语法:望风而降作谓语、定语;用于军队等。示例:凌力《少年天子》第七章:“一些州县官望风而降,未必和江南科场案杀人过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