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啄同音简介
众啄同音的意思
解释: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青岛归我,众啄同音。”
语法:
众啄同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众啄同音相关词语
- 1 同归殊涂
-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原谓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语法:同归殊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昔秦燔诗书以立私议,莽诵六经以文奸言,同归殊涂,俱用亡灭。”
- 2 音声如钟
- 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语法:音声如钟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说话等。
- 3 博施济众
-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语法:博施济众连动式;作谓语;形容乐于助人。示例: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博施济众”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 4 视同至宝
- 比喻将某样东西看成是自己最宝贵的东西。
- 5 袅袅余音
- 袅袅:宛转悠扬。余音:不绝之音。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回响在耳边。同“余音袅袅”。出处: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诸君听小子讲书,不必就散,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示例:她已离去,但她那美妙的歌声仍然袅袅余音,不绝于耳。于明之《走在羊肠小道上》
- 6 行同狗豨
- 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亦作“行如禽兽”、“行若狗彘”、“行同犬彘”。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耕柱》:“伤矣哉!言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语法:行同狗豨作谓语、定语;指人无耻。
- 7 众口之辩
- 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语法:众口之辩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出处:汉 王充《论衡 别通》:“孔子道美,故譬以宗庙,众多非一,故喻以百官。”
- 9 同源共流
-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出处: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语法:同源共流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众口如一
-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 吏部一 都给事升转》:“而谓科臣但当内擢,其最不肖者间出一二人于外,则众口如一。”语法:众口如一作谓语、状语;指说法一致。
- 11 众口交赞
- 众人交相赞美。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见‘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语法:众口交赞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 暴:损害。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人多的不欺负人少的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语法:强不凌弱,众不暴寡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 13 非同寻常
- 寻常:平常。不同于平常。形容人或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况且他也是王爷之分,非同寻常可比。”语法:非同寻常动宾式;作定语、状语;用于人与事物。示例:他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
- 14 善与人同
- 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出处:《孟子·公孙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