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方同致简介
殊方同致的意思
解释:
犹殊途同归。
出处:
《隋书·儒林传序》:“北学深芜,穷其枝叶,考其终始,要其会归,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语法:
殊方同致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殊方同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殊途同归
殊方同致相关词语
- 1 随方就圆
- 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语法:随方就圆作谓语、宾语;指就地取材。示例:我们只好随方就圆,就地取材了
- 2 千方百计
- 方:方法;计:计谋。想尽种种办法;用出种种计谋。出处:宋 朱熹《朱子类语 卷三十五 论语》:“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起气力精神,千方百计去赶捉他。”语法:千方百计联合式;作状语、宾语;含褒义。示例:这个老匪开初千方百计想收买这支已经武装了的工人队伍,可是工人们坚决拒绝加入匪股。(曲波《林海雪原》十四)
- 3 规圜矩方
- 规:画圆的工具;圜:同“圆”;矩:方的工具。指合乎法度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圜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语法:规圜矩方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 4 和而不同
- 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法:和而不同复句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我们提倡在同志和朋友之间,和而不同,相帮共勉,一起进步。
- 5 同声共气
-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出处: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语法:同声共气作谓语、定语;用于交往等。
- 6 智圆行方
- 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出处:《文子 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语法:智圆行方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张居正《襄毅杨公墓志铭》:“维公之德,智圆行方,忠不近名,言不泥常。”
- 7 一心同体
- 犹言同心同德。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二回:“话说唐僧复得了孙行者,师徒们一心同体,共诣西方。”语法:一心同体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8 同工异曲
-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出处:唐 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语法:同工异曲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同异曲同工。示例:朱德熙《序》:“这两部著作几乎是同时出版的,同工异曲,各有千秋。”
- 9 见诮大方
- 见“见笑大方”。出处:清·吴趼人《序》:“庶几不以小说家言见诮大方,而笔墨匠亦不致笑我之浪用其资料也。”语法:见诮大方作谓语、定语、宾语;常用于谦辞。
- 10 同志合道
-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处: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语法:同志合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志趣相投的人。
- 11 熏莸不同器
- 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语法:熏莸不同器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示例:明 何景明《咏怀》:“熏莸不同器,清淆本殊源。”
- 12 视同一律
- 同等看待。出处: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7回:“又因前数次那些官兵到此,皆大败而回,因此将这官兵视同一律。”语法:视同一律作谓语;指同等看待。示例:鲁迅《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至于‘忠实于自己的艺术的作者’,却并未视同一律。”
- 13 缪力同心
- 同“勠力同心 ”。繆,通“ 勠 ”。《古文苑·秦惠文王<诅楚文>》:“昔我先君 穆公 及 楚成王 ,是繆力同心,兩邦若壹。” 章樵 注:“繆,讀作戮。”
- 14 同心协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出处:《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语法:同心协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