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恐泥简介
致远恐泥的意思
解释:
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语法:
致远恐泥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斯岂草野之无贤才,由其不习政书,致远恐泥,不足与世卿竞爽。”
致远恐泥相关词语
- 1 泥蟠不滓
- 盘绕在泥里而没有被污染。比喻人不得志但不丧失节操。出处:《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语法:泥蟠不滓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2 白色恐怖
- 白:惨白。指反动派残酷镇压人民的恐怖气氛。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然而他们却深知道新文字对于劳苦大众有利,所以在弥漫着白色恐怖的地方,这新文字是一定要受摧残的。”语法:白色恐怖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极其恐怖的气氛。示例:鲁迅先生对于白色恐怖毫不畏惧,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
- 3 深计远虑
- 犹深思远虑。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畴传》:“窃恐未得其志,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偷快一时,无深计远虑。”语法:深计远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计划得很周密。示例:宋·苏轼《谏买浙灯状》:“顷者诏旨裁减皇族恩例,此实陛下至明至断,所以深计远虑,割爱为民。”
- 4 殷鉴不远
-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语法:殷鉴不远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示例:宋与金的历史,对崇桢说来,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臣民心目和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无能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 5 驰高鹜远
- 犹言好高骛远。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 6 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 乖:不和谐;戾:罪。指不和招致祸患,和睦带来吉祥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想到这里,就令人不能不信‘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这句话了。”语法:乖气致戾,和气致祥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7 高瞻远瞩
- 站得高;看得远。多形容目光远大。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遂把这粉白黛绿,莺声燕语,都付之不见不闻,一路高瞻远瞩,要领略湖山真景。”语法:高瞻远瞩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示例:他们的切身的问题,也使他们无暇去高瞻远瞩的去关心与分析世界问题。(老舍《四世同堂》七十三)
- 8 雅量高致
- 气度宽宏,情致高雅。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语法:雅量高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以能动也。《三国演义》第四五回
- 9 登高望远
-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出处:《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语法:登高望远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思想。示例:郁达夫《住所的话》:“房子亦不必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 10 远垂不朽
- 永垂不朽。出处:明·李贽《与汪鼎甫书》:“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语法:远垂不朽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事迹等。
- 11 柔远怀来
- 安抚边远地区,怀柔归附者。出处: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语法:柔远怀来作宾语、定语;用于政策等。
- 12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出处: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语法:道远知骥,世伪知贤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13 引重致远
- 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出处:《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语法:引重致远作谓语;指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 14 滑泥扬波
- 谓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滑泥扬波,同其流矣。”语法:滑泥扬波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