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挢不下简介
舌挢不下的意思
解释:
挢:翘起。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形容惊讶或害怕时的神态。
出处: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挢然而不下。”
语法:
舌挢不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惊讶或恐惧时。
示例:
次日长闻报,仰面视天,舌挢不能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成语造句
- 1.看到这一幕他舌挢不下,久久不能平静。
- 2.在一片白色的空间里,林正龙舌挢不下望着面前的一个特大寸屏幕。
- 3.这句话把丁建儒吓了个舌挢不下。
- 4.舌挢不下色若死灰神逝魄夺缩头缩脑肆无忌惮。
- 5.老人语出惊人,众人舌挢不下,谁也没想到,老人说出的幕后黑手,竟然是姚家祖上!黑色的鬼棺沉沉浮浮,随着它的出现,天摇地动,漫天黑雪。
- 6.蔡雪本想踢一脚足可以正中她的肚子,但也被这一招惊得舌挢不下,甚至忘记了反击。
舌挢不下相关词语
- 1 半痴不颠
- 痴:呆傻;颠:同癫,疯癫。装疯卖傻的意思。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所以上下都喜欢他。语法:半痴不颠作定语、状语;指装疯卖傻。
- 2 盛名天下
- 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出处:《后汉书·黄琼传》
- 3 行不苟合
-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语法:行不苟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庐公神道碑》:“清明虚受,磊落标奇,言不诡行,行不苟合,游心英俊,门无尘杂。”
- 4 不足为道
- 足:值得;道:说。不值得一说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语法:不足为道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区区小事,不足为道
- 5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 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5回:“部里书办们,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语法:成事不足,坏事有余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情越来越糟。示例:他是一个成事不足,坏事有余的人
- 6 冰炭不言,冷热自明
- 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出处:《晋书·王沈传》:“尧、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谏者,以其款诚之心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热之质自明者,以其有实也。”语法:冰炭不言,冷热自明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7 岌岌不可终日
- 形容情况非常危险,一天都过不下去。出处:《明史·马士英传》:“盖明之季年内忧外患,岌岌不可终日。”语法:岌岌不可终日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你的抉择造成今日岌岌不可终日的局面,真是不可原谅
- 8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
- 有了过错而不治罪,没有功劳却受奖赏。形容赏罚不公。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不忍则不诛有过,好予则不待有功而赏。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 9 普天之下
- 指整个天下;遍天下。出处:《诗经 小雅 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法:普天之下作宾语、定语;指整个天下。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国的土地是不能卖给外国洋人的,这就不能不想个变通办法了。”
- 10 一不做,二不休
-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出处: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语法:一不做,二不休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示例: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茅盾《子夜》七)
- 11 吐属不凡
- 吐属:谈吐。形容谈吐出众,不同一般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语法:吐属不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不食马肝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语法:不食马肝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探讨。示例: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论语》)
- 13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语法: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作宾语、分句;指空谈。示例: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别再吹了
- 14 无所不谈
- 没有什么不谈论的出处:叶圣陶《微波》:“他们无所不谈,谈主义,谈问题。”语法:无所不谈作谓语、定语;用于交际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席间谈笑风生,跟俞武成无所不谈,散了席又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