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目鸿耳简介
嵬目鸿耳的意思
解释:
见“嵬眼澒耳”。
出处:
明·瞿佑《剪灯新话》序:“所惜笔路荒芜,词源浅狭,无嵬目鸿耳之论以发扬之耳。”
语法:
嵬目鸿耳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嵬目鸿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嵬眼澒耳
嵬目鸿耳相关词语
- 1 甘心瞑目
- 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出处:《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语法:甘心瞑目作谓语;指死而无憾。示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罪,甘心瞑目。”
- 2 目染耳濡
- 见“目擩耳染”。出处:《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语法:目染耳濡作定语、宾语;指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3 目无全牛
- 比喻技艺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语法:目无全牛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谢觉哉《不惑集·目无全牛》:“我们称赞人会办事,常说他‘目无全牛’。”
- 4 秋风过耳
- 像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在意。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语法:秋风过耳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那一个不指皇天各般说咒,恰似秋风过耳早休休。(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
- 5 扬眉眴目
- 横眉怒目。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语法:扬眉眴目作谓语、定语;指面部表情。
- 6 目使颐令
-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出处:《新唐书 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语法:目使颐令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自命尊贵。示例:你不能目使颐令命令别人
- 7 巧立名目
- 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出处: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语法:巧立名目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向企业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 8 动心骇目
- 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出处:宋·陆游《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王遗墨藏家庙者,今虽仅存,某尝获观,皆奇丽超绝,动心骇目。”语法:动心骇目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感触大。示例:这事让他动心骇目
- 9 东风射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出处: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语法:东风射马耳作宾语、定语;指漠不关心。示例:我的话对你来说还不是东风射马耳了。
- 10 瞋目切齿
-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出处:《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语法:瞋目切齿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怒的样子。示例:梁启超《新民说》:“而举国无论为官为士为农为工为商为僧为俗莫不瞋目切齿,攘臂扼腕,风起云涌。”
- 11 马耳春风
- 见“马耳东风”。出处: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语法:马耳春风作宾语;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12 三纲八目
-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 13 怒目睁眉
- 瞪大眼睛,咬紧牙关。形容愤恨之极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但见赵云怒目睁眉,只待厮杀。”语法:怒目睁眉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愤恨之极。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咬牙切齿,怒目睁眉,抱拳裸袖,绰步撩衣,发狠上前。”
- 14 目瞪口呆
- 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语法:目瞪口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吃惊的神态。示例: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