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俗絶尘简介
遗俗絶尘的意思
解释:
指超脱尘俗而避世隐居。
出处:
出自 清·戴名世《和陶诗》序。
遗俗絶尘相关词语
- 1 绝世出尘
- 远离世俗尘世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局诈》:“遂鼓《御风曲》其声冷冷,有绝世出尘之意。”语法:绝世出尘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尘外孤标
- 尘外:世外;孤标:孤立的标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出处:《旧唐书·杜审权传》:“冲碎孕灵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尘外孤标,闲云独步。”语法:尘外孤标作宾语、定语;用于清高的人。
- 3 不遗余力
-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语法:不遗余力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全力以赴。示例: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
- 4 荒谬絶伦
- 荒谬:极其荒唐错误,非常不合情理。绝伦:超过同类。形容言行荒唐、错误到了极点。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三回:“其说荒谬绝伦,更可付诸一笑。”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斥责他人言行荒唐
- 5 拾遗补阙
- 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语法:拾遗补阙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补充别人所遗漏的事物。示例: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始得粗就隐话,拾遗补阙,商榷繁简,不无搔首苦心。”
- 6 伤化败俗
- 败坏教化和风俗。出处:《汉书·货殖传》:“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发、雍乐成之徒,犹夏齿列,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语法:伤化败俗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来遣责。示例: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周书·苏绰传》
- 7 不遗寸长
- 遗:遗漏;寸长:微小的长处。不遗漏一点点长处。形容善于发现和肯定别人的优点出处:《宋史 娄机传》:“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语法:不遗寸长作谓语;指爱惜人才。
- 8 逴俗绝物
- 犹言超世绝俗。出处: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语法:逴俗绝物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变容改俗
- 指改变风貌习俗。出处:《吕氏春秋 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语法:变容改俗作谓语、宾语;指改变习惯。
- 10 风尘外物
-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语法:风尘外物作宾语、定语;用于特出人物。
- 11 絶无仅有
- 凡稀少的事物或难以找出同类的;均可使用此语形容。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 12 涓滴不遗
- 涓:细流;滴:小水珠。一点一滴也不遗漏。比喻极小的或极少的东西也不遗漏。出处:唐 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语法:涓滴不遗作宾语、状语;形容十分严密。示例:如水传器,涓滴不遗。(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
- 13 奔轶絶尘
- 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示例:见“奔逸绝尘”。
- 14 纤芥无遗
- 指一点儿都不遗漏出处:《史通·内篇·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