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端臬正简介
圭端臬正的意思
解释:
比喻准则、典范。
圭端臬正相关词语
- 1 拨乱返正
- 拨:治理;乱:乱世;返:回复;正:正常。整顿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出处:宋·李纲《上皇帝封事》:“拨乱返正,以图中兴。”语法:拨乱返正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纠正重大错误。
- 2 验明正身
- 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语法:验明正身作谓语、定语;指打假。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先验明正身然后大伙儿一起找。”
- 3 执正持平
- 执:执行;持:坚持。 坚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使人主执正持平,如从绳准高下,则群臣以邪来者,犹以卵投石,以火投水。”
- 4 诡计多端
- 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语法:诡计多端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只为他诡计多端,生相凶恶,大家送他绰号,叫做李“鬼子”。(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 5 显露端倪
- 已经看到了事情的头绪或线索
- 6 反正还淳
- 见“反朴还淳”。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语法:反正还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垂绅正笏
- 绅:古代士大夫的衣带;笏:朝笏。垂下衣带的末端,恭敬地拿着朝笏。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语法:垂绅正笏作谓语、定语;用于旧时大臣等。
- 8 心闲体正
- 心里宁静,行为端正出处:《列子·汤问》
- 9 白圭之玷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出处:《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语法:白圭之玷偏正式;作状语;形容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的小缺点。示例: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 10 纠枉过正
- 矫枉过正,矫:扭转;枉:弯曲。把弯东西扳正,又歪到另一边。
- 11 明公正气
-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语法:明公正气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 12 不失圭撮
- 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出处:东汉班固《汉书 律历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语法:不失圭撮作谓语;形容数量准确。
- 13 匡正纲纪
- 指纠正法度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语法:匡正纲纪作谓语、宾语;指纠正法度。
- 14 正色立朝
- 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语法:正色立朝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