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衷共济简介
合衷共济的意思
解释:
犹言同心协力。
出处:
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语法:
合衷共济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同心协力。
合衷共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和衷共济
成语造句
- 1.再说,他在汉经营多年,我们应该和他加强团结,才能合衷共济对敌。
- 2.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合衷共济,迎难而上。
- 3.祝你龙年,龙年吉祥,祥风时雨,雨顺风调,调神畅情,情投意合,合衷共济,济苦怜贫,贫而乐道,道而不径,径情直遂,遂心快意,意气奋发,发扬光大,大功毕成!
- 4.还有合衷共济,不仅仅说和气生财,还要合衷共济,不搞恶性竞争,使对方跨,要取得双赢,双赢就是“和”的思想体现。
- 5.对于受影响行业出现的困难,劳资双方将合衷共济,共同承担,齐心协力应对挑战。
- 6.所以与其他省外的民族地区相比,我们省保持了一个和谐稳定,合衷共济、和睦相处得良好的格局。
英语翻译
- 英语:
work together in complete accord
合衷共济相关词语
- 1 天缘凑合
- 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出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语法:天缘凑合作宾语;指事属巧合。示例:我正因他的一件事为难,要请教别人去。如今遇见姐姐,真是天缘凑合,求姐姐指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 2 论高寡合
-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 3 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出处:《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语法:济世安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安邦定国。示例: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
- 4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出处: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语法:雅俗共赏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
- 5 合从连衡
- 从:通“纵”;衡:通“横”。指联合抗敌。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语法:合从连衡作宾语、定语;指联合抗敌。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 6 分进合击
-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语法:分进合击作宾语、定语;用于作战策略等。示例:这份电报全部暴露了敌人对我‘分进合击’的战役企图和敌人各路兵力的部署。曹丹辉《在一九三一年间》
- 7 共枝别干
- 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语法:共枝别干作谓语、定语;用于师生关系等。示例: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 8 信不由衷
- 信:诚实;衷:内心。诚实不是出于内心。比喻假意敷衍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信不由衷,质无益也。”语法:信不由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同甘共苦
-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语法:同甘共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 10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
- 翻:反转;覆:反覆。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那尘埃中埋没杀多才俊。”语法:翻手是雨,合手是云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人变化无常。示例: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俺娘翻手是雨,合手是云,常则是恶硍硍紧掿着条黄桑棍,端的待打杀卧麒麟。”
- 11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语法:不合时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示例:这本书是二十年前编辑的,如今已是不合时宜了。
- 12 以不济可
-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语法:以不济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营平(赵充国,封营平侯)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汉书·叙传下》
- 13 同舟而济
- 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语法:同舟而济作谓语、定语;指齐心协力。示例:汉·朱穆《复奏记梁冀》:“夫将相大臣,均体之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
- 14 钿合金钗
- 钿盒和金钗,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语法:钿合金钗作宾语;指情人之间的信物。示例:钿合金钗细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宋·柳永《二郎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