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不息简介
绵绵不息的意思
解释:
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息:停止。指连续不断
出处:
巴金《无题集·做一个战士》:“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
语法:
绵绵不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连续不断。
成语造句
- 1.绵绵不息的号角声从关外响起,正向河西要塞疯狂进攻的明月大军霎时就像退潮的潮水般撤了回去,持续了一整天的激战终于结束了。
- 2.就像一条绵绵不息的河流,延续到整个生命。
- 3.绵绵不息地战马响鼻声中,千余铁骑在北宫伯玉身后缓缓展开。
- 4.就在身旁李文侯话音方顿之际,从允吾城中忽然响起了绵绵不息的号角声。
- 5.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 6.刘智一戟刺空,毫不停留,长戟接连刺出,惨烈的杀伐之气冲霄而起,一往无前,如滚滚波涛、绵绵不息。
英语翻译
- 英语:
continuous succession
绵绵不息相关词语
- 1 良玉不瑑
- 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质好不凭借修饰外表。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 2 器宇不凡
- 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语法:器宇不凡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气势。示例:众人见他器宇不凡,都不敢轻视,见礼让坐。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
- 3 不爽毫发
- 没有一点差错。出处:《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语法:不爽毫发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差。示例:千子论文不爽毫发,生平极喜正希,而于大士,犹若有憾焉。清·戴名世《陈大士稿序》
- 4 熏莸不同器
- 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语法:熏莸不同器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示例:明 何景明《咏怀》:“熏莸不同器,清淆本殊源。”
- 5 亲不隔疏
- 亲:亲近的人;疏:疏远的人。亲近的人不会被疏远的人隔开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语法:亲不隔疏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等。
- 6 不声不吭
-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出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声不吭,唿地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语法:不声不吭作谓语、定语;指默不做声。示例:等到人们七嘴八舌把话都说光倒净以后,他不声不吭,唿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队部走去。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二
- 7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出处:北周 庚信《燕射歌辞 角调曲》:“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语法: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8 自视不明
- 自视: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语法:自视不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宁卓禅师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还有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底么。”语法:路见不平,拔剑相为作定语、宾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 10 玩世不羁
- 玩世:用消极、游戏的态度对待生活。因对现实不满而采取的一种不严肃、不认真的生活态度出处:茅盾《清明前后》:“现在是深埋在黄梦英心深处了,被玩世不羁的外衣厚厚地覆盖着了。”语法:玩世不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处世态度。
- 11 颠簸不破
- 同“颠扑不破”。出处:《朱子语类》卷五:“伊川(程颐)‘性即理也’,横(张载)‘心统性情’二句,颠簸不破!”语法:颠簸不破作谓语、定语;用于理论、学说等。示例:‘干部决定一切’,这是句颠簸不破的至理名言。邹韬奋《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干部与待遇二》
- 12 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 与已经灭亡的国家具有相同情形的国家,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出处:《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
- 13 事不宜迟
-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语法:事不宜迟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1)时机很要紧,事不宜迟,我们要立刻动手办。(2)为了赶在敌人前面,部队必须立即出发,事不宜迟!
- 14 不知恬耻
- 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