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东补西简介
拉东补西的意思
解释:
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语法:
拉东补西作宾语、定语;指欠债。
示例:
他这几年就靠拉东补西过日子
拉东补西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拆东墙补西墙
英语翻译
- 英语:
borrow from one to pay to another
拉东补西相关词语
- 1 东张西望
- 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语法:东张西望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示例: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 2 河东狮子吼
- 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出处:宋 洪迈《容斋三笔 陈季常》:“陈慥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又曰‘方山子’。好宾客,喜畜声妓,然其妻柳氏绝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师(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语法:河东狮子吼作宾语、定语;借以讥讽惧内的人。示例:夫道本于刚,爱妻要有方。河东狮子吼 ,切莫胆惊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 夫道》
- 3 断长补短
- 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出处:《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语法:断长补短作谓语、宾语;用于学习等。示例:唐·元稹《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断长补短,方数千里,皆尔伯仲,又何加焉!”
- 4 东踅西倒
- 形容行走艰难。出处:明·冯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试笔》套曲:“看俺这曲脊是腰,手颤头摇,言语刁骚,衣履鏖糟,行动处东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语法:东踅西倒作谓语、状语;用于走路。
- 5 东南半壁
- 半壁:半边。指长江中下游及其以东、以南的半边江山。出处: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语法:东南半壁作主语、宾语;指长江流域。示例:身经百战兵不饥,士气激发倍骁悍。以此克奏保障功,东南半壁推屏翰。(清 杭世骏《榕城诗话》下卷引吴廷华诗)
- 6 拖拖拉拉
- 宽松摇曳的样子。借指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此时初秋天气,身上穿一件大袖子三尺八寸长的浅蓝竹布衫,拖拖拉拉,底下已遮过膝盖。”语法:拖拖拉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办事。示例: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 7 生拉活拽
- 谓拉扯,纠缠。《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不去抹那字罷,是生拉活拽的鬧。”
- 8 补偏救弊
- 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出处: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语法:补偏救弊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中。示例: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 9 东倒西歪
- 歪歪倒倒的。形容站立不稳;或位置不正;倾斜欲倒的样子。也形容杂乱无章。出处: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语法:东倒西歪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子期使侍卫阻之。熊宜僚用手一拉,侍卫东倒西歪,二人径入殿中。(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
- 10 南北东西
- 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出处:宋·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语法:南北东西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向。示例: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惟知仓惶奔走;马听轰天之炮,难分南北东西。”
- 11 将勤补拙
- 以勤奋弥补笨拙。出处: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语法:将勤补拙连动式;作谓语;指以勤奋弥补笨拙。示例:宋·范仲淹《与韩魏公书》:“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贻众诮。”
- 12 补过拾遗
-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出处:《汉书 汲黯传》:“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语法:补过拾遗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一口吸尽西江水
- 原是一气呵成、贯通万法的意思。后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语法:一口吸尽西江水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14 东迁西徙
- 谓四处迁移,居止不定。出处:《明史西域传二·沙州卫》:“尔居沙州三十年……但当循分守职,保境睦邻,自无外患。何必东迁西徙,徒取劳瘁。”语法:东迁西徙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