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之志简介
未竟之志的意思
解释:
没有完成的志向。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语法:
未竟之志作宾语;指尚未实现的志愿。
示例:
曾朴《孽海花》第29回:“天弢龙伯君还是继续他未竟之志,正是我们最忠恳的同志。”
未竟之志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壮志未酬
成语造句
- 1.他们驱使弟子上山学艺,也无非是想其传人得其天地之毓秀,尽化为剑法武功,来完成他们当年未竟之志独步天下,冠绝群伦。
- 2.我很悲伤地了解到人生竟是如此无常,他还有许多未竟之志。
- 3.人总有一死,只要死得其所,若二三年前,余即不能死;今有学生诸君,可完成余未竟之志,则余可以死矣!
- 4.小小的一环,是为了完成前世未竟之志。
- 5.这死炮灰,你也是有些见识的,活了五百年也做不成一件事,难怪只能做妖怪,什么未竟之志,全是扯淡。
- 6.恩,不仅仅是昌哥,还有丁汝昌丁大人、中堂大人以及刘步蟾等几位管带,他们看到北洋舰队现状也该会感到欣慰了吧,他们的未竟之志,我唐健还会帮他们继续完成的。
英语翻译
- 英语:
an unfulfilled ambition <idea not yet realized>
未竟之志相关词语
- 1 一隅之地
-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出处:《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语法:一隅之地作宾语;指小地方。示例:清·汪琬《序》:“余尝叹长水一隅之地,居人仅数千家。”
- 2 故剑之求
- 比喻结发之妻出处:《外戚列传上·孝宣许皇后》
- 3 百里之命
- 指国君的政令。百里,指诸侯国。《论语·泰伯》:“ 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平敵將軍 龐萌 ,爲人遜順,帝信愛之。常稱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 龐萌 是也。’”
- 4 孺慕之情
- 对老师长辈的尊重亲切之感。
- 5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 谓一时放走敌人,将留长期祸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宋秦观 《边防策中》:“且时难得而易失,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亦作“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 6 勿剪之惠
- 比喻使人难忘的恩惠
- 7 知人之明
- 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祐传》:“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语法:知人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知人之明。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
- 8 大衍之数
- 大:大数;衍:演;大衍:指运用大数来演卦。指五十出处:《周易·系辞》:“大衍之数五十。”语法:大衍之数作宾语;指五十。
- 9 一得之愚
-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语法:一得之愚偏正式;作宾语;用于自谦。示例:鲁迅《集外集拾遗·出世辞》:“倘不尽一得之愚,殆自放于国民之外。”
- 10 故人之意
- 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语法:故人之意作宾语;指老朋友的情意。
- 11 弦外之音
-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故言尽而意亦止,绝无弦外之音,味外之味。”语法:弦外之音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比喻言外之意。示例:自以为这一句是一唱三叹,那一句是弦外之音。(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 12 神而明之
- 指表面玄妙的事理。出处:《周易 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法:神而明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表面玄妙的事理。示例: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虽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强而臻自然。”
- 13 口血未干
- 古时订立盟约,要在嘴上涂上牲口的血。指订约不久就毁约。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九年》:“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语法:口血未干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订盟约不久就毁约。示例:口血未干,宋人背盟,寡人伐之。(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
- 14 犬马之报
- 愿象犬马那样供人驱使,以报恩情。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吕布至死也不忘大德,当效犬马之报。”语法:犬马之报作宾语;指报答恩情。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回:“异日不死,当效犬马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