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拼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近反义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 xué学
- ér而
- bù不
- yàn厌
- huì诲
- rén人
- bù不
- juàn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简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解释:
厌:通“魇”,满足;诲:教导。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语法: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相关词语
- 1 一尘不到
- 形容清净纯洁。出处:唐·唐彦谦《游清凉寺》诗:“一尘不到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语法:一尘不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夏色也,南薰解箨,丹凤来仪……若一尘不到之际,万事脱羁之辰。明·方孝孺《友筠轩赋》
- 2 坐立不安
-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语法:坐立不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 3 驷不及舌
-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语法:驷不及舌主谓式;作谓语;指说一不二。示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猫怪三则》:“今偶脱于口,驷不及舌,悔亦何及。”
- 4 哀而不伤
-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语法:哀而不伤复杂式;作主语,分句;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的地方。示例: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 5 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语法:是可忍,孰不可忍复句式;作分句;指绝不能容忍。示例:小小三岛之国,如此欺辱我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古国,是可忍,孰不可忍?(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三章)
- 6 熟视不睹
-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语法:熟视不睹作谓语、定语;指习以为常。
- 7 知二五而未识于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出处:南朝·梁·刘峻《辩命论》:“同知三者,定乎造化,荣辱之境,独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识于十。”语法:知二五而未识于十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不法古不修今
-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出处:《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语法:不法古不修今作谓语;用于处世。
- 9 不谙世事
-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对社会上的种种事情没有了解,缺乏社会经验。“谙”字 读音为:ān,意思为:了解,懂得。示例:那时候我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
- 10 皇天不负有心人
- 上天不会辜负有恒心的人出处:梁启超《新罗马·侠感》:“纷纷成败无凭准,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伫看起陆龙蛇演出风云阵。”语法:皇天不负有心人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这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取得成功。
- 11 英声欺人
- 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出处:明 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声欺人耳。”示例: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历史事实,而随意发挥,虽云自我作古,却非英声欺人。茅盾《化悲痛为力量》
- 1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出处:唐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语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朱自清《论青年》:“只模糊的看到面前一段儿路,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13 打抱不平
- 在双方争执中;主动介入;帮助受到欺压的人;打击实施强暴者。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替平儿打抱不平。”语法:打抱不平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为人出头。示例:他遇到不公平的事总爱打抱不平。
- 14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 收藏财物不慎,等于叫人来偷出处:《周易·系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