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仗之马简介
立仗之马的意思
解释:
比喻因贪恋高官厚禄而不敢有所作为的人。
立仗之马相关词语
- 1 方闻之士
- 方闻:有道而博闻。有道而博闻的人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语法:方闻之士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马首欲东
-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出处: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语法:马首欲东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马首欲东,无可相赆,手制粗鞋一双,绫袜一緉,聊表微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 3 搏牛之虻
-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语法:搏牛之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4 隔世之感
- 世:古指30年为一世;世指一个时代。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像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出处:宋 范成大《吴船录下》:“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语法:隔世之感偏正式;作定语;指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示例:这位老诗人翻阅自己四十年前哀痛民生的诗作,真有隔世之感。
- 5 俗之所排
- 世俗之见所排斥的。出处:汉·扬雄《连珠》:“明君取士,贵拔众之所遗;忠臣荐善,不废俗之所排。”
- 6 食马留肝
- 《史记 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又《汉书。儒林传 辕固》:“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出处:《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语法:食马留肝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前蜀·韦庄《序》:“但思其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虑其烹鱼去已,或致伤鳞。”
- 7 一世之利
- 天下的利益。
- 8 琴瑟之好
-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语法:琴瑟之好作宾语;用于夫妻间。示例:他们俩海誓山盟,愿永结琴瑟之好。
- 9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语法: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安慰语。示例:鲁迅《呐喊·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 10 放马后炮
-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出处: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语法:放马后炮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的当前的阶级斗争》:“切忌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来一个总结,放马后炮。”
- 11 免怀之岁
- 谓三岁。《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后因称三岁为“免怀之岁”。出处:《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语法:免怀之岁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万马皆喑
- 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语法:万马皆喑作谓语、定语;指死气沉沉的局面。
- 13 袍泽之谊
- 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语法:袍泽之谊作宾语;指战友感情。
- 14 难解之谜
- 难以捉摸的事物,尤指微妙、难以理解或不易觉察、不易探索的事物语法:难解之谜作主语、宾语;指难以捉摸的事物。示例:世界七大奇观真是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