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后炮简介
放马后炮的意思
解释: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出处: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语法:
放马后炮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的当前的阶级斗争》:“切忌不要使问题成了堆,才来一个总结,放马后炮。”
成语造句
- 1.不过今年早些时候的情况已经清楚地表明,他们总是空放马后炮。
- 2.安全多下及时雨,教育少放马后炮。
- 3.如果我们在俄罗斯没有在最后时刻丢球,也许会容易些,但是放马后炮已经太晚太迟了。
- 4.事情已经过去了,现在放马后炮还有什么意思?
- 5.安全是幸福的花,全家浇灌美如画。安全多下及时雨,教育少放马后炮。
- 6.事实上,说这些不满足以使公民反抗领导人的,只不过是在放马后炮而已。
英语翻译
- 英语:
start firing after the enemy has gone
- 其他:
<德>Bemerkungen machen,wenn es zu spǎt ist <verspǎteter Rat>
放马后炮相关词语
- 1 奔放不羁
- 形容性格豪爽,蔑视世俗礼法
- 2 万马皆喑
- 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出处: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语法:万马皆喑作谓语、定语;指死气沉沉的局面。
- 3 诱掖后进
- 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出处:《元史·张翥传》:“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以学者乐亲炙之。”语法:诱掖后进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步人后尘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出处: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语法:步人后尘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没有创新。示例:有科学上,我们要勇于走自己的路,绝不可步人后尘。
- 5 光车骏马
- 装饰华丽的车马。出处:晋·陆机《百年歌》之二:“光车骏马游都城,高谈雅步何盈盈。”语法:光车骏马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奢华生活。
- 6 置之脑后
- 放在一边不再想起。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孔黄二人自问无愧,遂亦置之脑后。”语法:置之脑后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贾家三兄弟自从拜在姚拨贡名下,便把这孟老夫子置之脑后。(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
- 7 下马作威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语法:下马作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新官上任。示例:他习惯下马作威,先烧三把火
- 8 松柏后凋
-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语法:松柏后凋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南朝·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非有松柏后凋之心。”
- 9 信马由缰
-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出处: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语法:信马由缰偏正式;作谓语;比喻随便走走。示例: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 10 放心解体
- 指人心离散、瓦解。出处:《墨子·尚贤下》:“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放”,一本作“攸”。语法:放心解体作谓语、定语;用于团体。
- 11 人喧马嘶
- 喧指的是大声的说话;嘶指的是马的嘶叫声。整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人在喊叫,马在嘶鸣。
- 12 马后炮
- 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出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三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语法:马后炮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不及时的举动。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第一盘‘双车错’,第二盘‘马后炮’,第三盘,小卒‘逼宫’,杀得路断人稀。”
- 13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语法: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安慰语。示例:鲁迅《呐喊·阿Q正传》:“但真所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罢,阿Q不幸而赢了一回,他倒几乎失败了。”
- 14 食马留肝
- 《史记 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又《汉书。儒林传 辕固》:“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于上前……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出处:《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语法:食马留肝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前蜀·韦庄《序》:“但思其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虑其烹鱼去已,或致伤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