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忘在莒简介
毋忘在莒的意思
解释:
1.勿忘前事 2.收复国土。
成语造句
- 1.毋忘在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典故。
- 2.新编大型历史剧吕剧《毋忘在莒》将进京首演。
- 3.经国先生取名万安,就是要我和万安本人,知道毋忘在莒,经国先生借着儿子的这个名字告诉我,记得你小时候经历的辛苦岁月。
- 4.“毋忘在莒”莒光楼“毋忘在莒”勒石位于金门的最高处,在此可饱览全城风光,是游客必去之地而莒光楼则由昔日“金门英雄馆”变身“城隍文化展”。
- 5.所以,蒋介石极力坚持守卫金、马,以示“毋忘在莒”。
- 6.而当时定名为“莒拳”,意思是配合当时推展的“毋忘在莒”运动,激发士气。
毋忘在莒相关词语
- 1 舍死忘生
- 舍死:舍得牺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出处: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二折:“你须索舍死忘生,建立功勋。”语法:舍死忘生作谓语、定语;指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示例: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回)
- 2 胜利在望
- 指胜利即将到来。也指一件事情马上就要成功。即很有希望成功。示例:我军已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胜利在望。
- 3 国耳忘家
- 见“国而忘家”。出处: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语法:国耳忘家作谓语、定语;指人爱国。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4 意在笔外
- 意思或含义表现于笔墨之外。出处:宋·邓牧《伯牙琴·洞霄诗集序》:“往往意在笔外,气足以胜之也。”
- 5 忘战者危
- 指忘记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出处:三国 魏 桓范《兵要》:“故曰好战者亡,忘战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语法:忘战者危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6 食骨在喉
- 喉:喉咙。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比喻心里有话,非说出来不可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鲠”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语法:食骨在喉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7 萱草忘忧
- 传说食萱草能令人忘忧,指想法解忧出处:《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语法:萱草忘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事。
- 8 夙夜在公
-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出处:《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语法:夙夜在公作谓语、定语;指官吏勤于政事。示例: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晋书 刘毅传》)
- 9 鹤在鸡群
-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 10 宁玉碎,毋瓦全
- 宁:宁愿;毋:不要。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出处: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语法:宁玉碎,毋瓦全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的个性。
- 11 成算在心
- 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出处:宋·孔平仲《续世说·巧艺》:“李存进欲造浮桥,军吏曰:‘河桥须竹索……今无竹石,窃虑难成。’存进曰:‘吾成算在心,必有所立。’”语法:成算在心作谓语;用于处事。
- 12 永志不忘
- 永远记住,不遗忘。出处: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语法:永志不忘作谓语、定语;用于事情等。示例:范蠡(含蓄地):‘敬谢伍相国的忠告,这一切,我们君臣永志不忘。’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
- 13 音容宛在
-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出处: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语法:音容宛在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14 耿耿在怀
- 耿耿:形容有心事;怀:心怀。老放在心里,不能忘怀,牵萦回绕出处:郭沫若《题画记》:“在日本时我也曾替他题过画,当时是更加没有把握,记得有一张《瞿塘图》,我题的特别拙劣,至今犹耿耿在怀。”语法:耿耿在怀作谓语、定语;指不能忘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