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道断简介
言语道断的意思
解释: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出处: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语法:
言语道断作谓语、定语;指不能用语言来解决问题。
示例:
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惨杀徒手请愿的市民和学生的事,本已言语道断,只使我们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鲁迅《华盖集续编 “死地”》)
成语造句
- 1.就因为我们心中存有成见,所谓言语道断,你一张嘴就变成话语的自转,就与真理、真实没什么关系甚至越说越远,这是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的难题。
- 2.未解的亚特兰蒂斯之谜,渐渐微妙成为一种艺术。我的思想不同于佛教的禅,并非言语道断。穿裤子的云。
- 3.似是而非,言语道断,蓝云确实深谙人性。
- 4.何为“禅”?凡对佛教有研究的人皆言禅是不能“讲”的,其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 5.这些都是禅宗传统的直觉体悟、言语道断的宗风。
- 6.禅应该是无言说教,所谓言语道断,不应该在语言上打转,所以雪峰和覆船两人都在卖弄。
言语道断相关词语
- 1 旁门外道
- 见“旁门左道”。出处:《礼记·王制》:“执左道以乱政,杀。”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门乱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语法:旁门外道作宾语、定语;指不正经的东西。示例:盖谭诗论文,有粗鄙熟烂者,有旁门外道者,有泥古至死不悟者,最足损人神智。清·郑燮《花间堂诗草跋》
- 2 课语讹言
-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语法:课语讹言作宾语;指胡言乱语。
- 3 嫌好道歹
- 形容嫌恶,挑剔。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四:“逐日送些茶饭,嫌好道歹,且是得人憎。”语法:嫌好道歹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4 得道者多助
- 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 5 言近指远
- 见“言近旨远”。出处: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语法:言近指远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言近指远,词坦义明,诵者各有所获。元·宗宝《〈坛经〉跋》
- 6 论短道长
- 见“论长说短”。出处:欧阳山《苦斗》:“当着众人也对她评头品足,论短道长起来。”语法:论短道长作谓语、宾语;同“说长道短”。
- 7 言中事隐
- 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语法:言中事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故夫《易》惟谈天,入神致用;《系》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
- 8 魂销肠断
- 见“魂销目断”。出处:宋·刘过《贺新郎》词:“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此,魂销肠断。”语法:魂销肠断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9 偏听偏言
- 偏:只注重一方面。只听信一方面,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出处:汉 王符《潜夫论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语法:偏听偏言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10 卧狼当道
- 当道:在路当中。路上躺着恶狼。形容前途凶险出处: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国忧》:“那任他卧狼当道,暴虎逼人,扫尽江河影。”语法:卧狼当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说来道去
- 指众说纷纭出处:周立波《桐花没有开》:“一大伙人,你一句,我一句,说来道去,搞得好几个生产组长也五心不定,都不开口了。”语法:说来道去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 12 窃语私议
- 私:私下。背地里小声议论。出处:三国·魏·嵇康《家诫》:“若见窃语私议,便舍起,勿使忌人也。”
- 13 微言精义
- 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语法:微言精义作主语、宾语;指语言功夫好。
- 14 能言会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这位侄少爷算得能言会道。”语法:能言会道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