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蓝涅皂简介
染蓝涅皂的意思
解释:
指胡乱涂抹。涅,染;皂,黑色。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中》:“姚司马者,寄居汾州……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
语法:
染蓝涅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染蓝涅皂相关词语
- 1 飞文染翰
- 挥笔疾书。出处:《旧五代史 唐书 卢程传》:“承业之曰:公称文士,即合飞文染翰,以济霸国,尝命草辞,自陈短拙,及留职务,又以为辞,公所能者何也。”语法:飞文染翰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示例: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 2 命染黄沙
- 染:沾上。身体挨上黄沙。指死亡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倘若大限来到,身归泉世,命染黄沙,如何留得?”语法:命染黄沙作谓语、定语;指死亡。
- 3 皂白沟分
- 皂:黑。比喻界限非常分明出处: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论语·述而篇四》:此是圣学极至处,亦是圣学、异端皂白沟分处。语法:皂白沟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贩夫皂隶
- 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出处:王古鲁《本书<二刻拍案惊奇>的介绍》:“金的所以腰斩《水浒》修改《水浒》,为的是不愿‘贩夫皂隶都看’。”语法:贩夫皂隶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一般老百姓。
- 5 不染一尘
-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语法:不染一尘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人的言行等。示例:朱自清《南京》:“桧阴遮住了小院子,真是不染一尘。”
- 6 磨不磷,涅不缁
- 比喻意志坚定的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同“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8回:“孰知铁中玉正以持己,礼以洁身,闻臣言怒以为污辱,竟不俟驾而行。其磨不磷,涅不缁,豪杰之士也。”语法:磨不磷,涅不缁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处世等。
- 7 蓝田生玉
-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语法:蓝田生玉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贤父生贤子。示例:《南史·谢庄传》:“蓝田生玉,岂虚也哉?”
- 8 翻黄倒皂
- 犹言颠倒黑白。出处:明 康海《鲍老儿 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翻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抟沙。”语法:翻黄倒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青蝇染白
- 同“青蝇点素”。出处:《艺文类聚》卷二六引三国·魏·丁仪《厉志赋》:“疾青蝇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语法:青蝇染白作宾语、定语;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 10 染化而迁
- 因为感受到教化而发生变化。出处: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俗染化而迁。”
- 11 青蓝冰水
-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出处: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语法:青蓝冰水作宾语、定语;用于事理。
- 12 染丝之变
- 《墨子·所染》:“扞墨子呴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以“染丝之变”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出处:《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语法:染丝之变作宾语;指环境影响人。示例:故友之好,请于此辞:染丝之变,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晋书·袁乔传》
- 13 衣屩蓝缕
- 屩:用麻与草做的鞋;蓝缕:破烂。衣服鞋子破烂出处:唐·薛用弱《集异记·刘惟清》:“先是东平有术士皇甫喈者,落魄不仕,衣屩蓝缕,众甚鄙之。”语法:衣屩蓝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衣衫蓝缕
- 衣服破烂。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语法:衣衫蓝缕作谓语、定语;指贫困。示例:虽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却也衣衫蓝缕。(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