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床架屋简介
叠床架屋的意思
解释:
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语法:
叠床架屋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说话写文章应力求简明 扼要,切忌叠床架屋,使人不得要领。
成语造句
- 1.这篇小说的语言叠床架屋的,看起来很乏味。
- 2.新经理上任之后,立刻裁撤所有叠床架屋的冗员和单位。
- 3.他企图用叠床架屋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立论空洞的毛病。
- 4.政府机构叠床架屋,机构改革应先从这里开始。
- 5.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使文章简洁生动,但是叠床架屋地使用却有反效果。
- 6.那个人演讲叠床架屋兴头十足。
成语故事
- 南北朝时期,南齐的毛棱和父亲毛惠远、叔父毛惠秀都是有名的画家,他们的画各有优缺点,惠远作品挥洒自如,惠秀作品精工细致。毛棱的布局就不及父亲和叔父,下笔敏捷有余而奇巧不足,但构图布局则是床上安床、屋下架屋
英语翻译
- 英语:
pile one bed upon another or build one house on top of another
- 其他:
<德>ein Bett auf ein anderes stellen,ein Haus auf ein anderes bauen
叠床架屋相关词语
- 1 东床娇婿
- 对女婿的美称。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东床娇婿实堪怜,况过青春美少年。”语法:东床娇婿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女婿。
- 2 丰屋之戒
- 《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后以“丰屋之戒”、“丰屋之祸”、“丰屋之过”谓高大其屋,将有覆家之祸,应引以为戒。出处:《易·丰》:“《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高亨注:“‘丰其屋’,言贵族在位之时,如鸟得以飞翔于天空,故能大其屋也。”
- 3 层出叠见
- 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出处:清 纪昀《<水经注>目录后校记》:“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余字者。”语法:层出叠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示例:清·纪昀《<水经注>目录校后记》:“非堆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至四百余字者。”
- 4 床上叠床
- 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出处:明 徐渭《序》:“而传注讲章,转相缠说,未免床上叠床。”语法:床上叠床作谓语、宾语;指多此一举。
- 5 屋下盖屋
- 比喻重复他人所为而无创新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9卷:“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上安床,滋惑矣。”语法:屋下盖屋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创新。
- 6 遇水叠桥
-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出处: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语法:遇水叠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示例: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 7 比屋而封
- 指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后泛称风俗淳美。出处:《尚书大传》卷五:“周人可比屋而封。”汉 陆贾《新语 无为》:“尧舜之民,可比屋而封;桀纣之民,可比屋而诛者,教化使然也。”语法:比屋而封作谓语、定语;形容民风纯美。示例:臣推此以广其义,舜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而天下自理,由尧人可比屋而封也。《晋书 段灼传》
- 8 丰屋之过
- 见“丰屋之戒”。
- 9 不愧屋漏
-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出处:《诗经 大雅 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西北隅谓之屋漏。”语法:不愧屋漏动宾式;作谓语;形容为人正直。示例: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不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宋史 张载传》)
- 10 润屋润身
- 后用为恭贺新屋落成的题辞。出处:《礼记 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 11 丰屋延灾
- 见“丰屋生灾”。
- 12 丛山叠岭
- 丛:聚集;叠:重复 。词义: 无数高大重叠,连绵的山岭.
- 13 连云叠嶂
- 山峰高耸入云,重叠连绵。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六》:“诸侯欲铲连云叠嶂,而造物夫复如何?”
- 14 重床迭屋
- 见“重床迭架”。
大家在问
叠 字的笔顺写法
叠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叠 ”字共有13画,笔顺写法是:横撇/横钩 点 横撇/横钩 点 横撇/横钩 点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横 横
2、叠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