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而论之简介
要而论之的意思
解释:
犹言要而言之。概括地说,简单地说。
出处:
《天讨 豕韦之裔〈普告汉人〉》:“要而论之,满人之人中国也,据其土地山河,窃棋子女玉帛……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
语法:
要而论之作分句;用于总结文章等。
示例: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
要而论之相关词语
- 1 意外之财
- 意料之外的钱财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语法:意外之财作主语、宾语;指没想到的钱财。示例:意外之财不可取
- 2 一夫之用
- 谓仅能当一人之用,而无兼人之能。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一夫之用,不足为强弱。”语法:一夫之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夫将帅者,御众之名;士卒者,一夫之用。《宋书·张畅传论》
- 3 邺架之藏
- 对他人藏书的美称。出处: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语法:邺架之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顾炎武《与颜修来手札》:“如贵地友人家有邺架之藏,欲一就观。”
- 4 及门之士
- 及:到。旧泛指登门求教的弟子。出处:《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元史·许廉传》:“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 5 绨袍之义
-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出处: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语法:绨袍之义作宾语;指不忘旧恩。示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霞》:“彼行虽贱,而祖德未斩;且与君为故人,亦宜有绨袍之义。”
- 6 臼杵之交
-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与杵不相离。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出处:《东观汉记·吴祐传》:“公沙穆秋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语法:臼杵之交作宾语;指好朋友。示例:文登周生,与成生少共笔砚遂定为臼杵之交。(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
- 7 隔宿之仇
- 宿:夜。隔夜的仇怨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8回:“谁家两口子没有言差语错呀?夫妻们有隔宿之仇么?”语法:隔宿之仇作主语、宾语;用于口语。
- 8 弃之可惜
- 扔掉它未免可惜。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语法:弃之可惜作宾语、定语;指不好取舍的东西。示例:鲁迅《准风月谈·后记》:“因为这是一篇我们的‘改悔的革命家’的标本作品,弃之可惜,谨录全文。”
- 9 覆车之辙
- 覆车:翻车;辙: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出处:《旧五代史·晋书·李专美传》:“若陛下不改覆车之辙,以赏无赖之军,徒困蒸民,存亡未可知也。”语法:覆车之辙作主语、宾语;比喻失败的教训。示例:明·陆贽《翰苑集》第15卷:“愿陛下惟事无大小,皆以覆车之辙为戒。”
- 10 望而止步
- 指看到某种情况或失误就往后退缩。
- 11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竭:尽,完。拿不完,用不尽。形容非常丰富。出处:宋 苏轼《东坡集 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们要珍惜用水。
- 12 敦庞之朴
- 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语法:敦庞之朴作宾语;用于人。
- 13 迁乔之望
- 迁乔:升职或迁居。高升的希望出处:晋·桓温《荐谯元彦表》:“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语法:迁乔之望作主语、宾语;用于人的期望。
- 14 瓜代之期
- 瓜代:指任期期满。指任期期满的时期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语法:瓜代之期作宾语;指交接的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