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之勤简介
耒耜之勤的意思
解释:
耒耜:农具。指农事活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王者八政,以食为本,故古者急耕稼之业,致耒耜之勤。”
语法:
耒耜之勤作主语、宾语;指农事活动。
英语翻译
- 英语:
hardship of farming
耒耜之勤相关词语
- 1 十之八九
-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语法:十之八九作定语;指有极大的可能性。示例:十之八九,这些案件爆发太突然而防不胜防。
- 2 左券之操
- 左券:古代契约分左右两联,双方各执一联,左联作索偿的凭证。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语法:左券之操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有十分的把握。
- 3 蜚蓬之问
- 蜚:通“飞”;蓬:蓬草。比喻无根据的传闻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语法:蜚蓬之问作主语、宾语;用于无根据的传闻。示例:章炳麟《訄书·官统》:“若其勿便,虽不愆于旧章,蜚蓬之问,三王所不宾。”
- 4 亡国之臣
- 使国家灭亡的臣子。 现比喻对国家有损害的官员。出处:《史记·苏秦列传》:“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
- 5 咫尺之书
-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语法:咫尺之书作宾语;指书信。示例:闻得钱騕智勇足备,明公若驰咫尺之书,厚具礼币,只说越州贼寇未平,向董昌借钱騕来此征剿。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一卷
- 6 末作之民
- 末作: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业,工商各业为末业。指从事农业以外的经营者。出处:《韩非子·亡征》:“耕作之士困,末作之民利者,可亡也。”
- 7 倒悬之苦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出处:《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语法:倒悬之苦作宾语;比喻处境极端艰难。示例: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
- 8 没羽之虎
- 比喻怪石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语法:没羽之虎作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宋·王安石《酬王浚贤良松泉二诗·泉》:“没羽之虎行林间,萚龙失职因藏跧。”
- 9 硁硁之见
-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语法:硁硁之见作主语、宾语;用于自谦。示例: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1首:“此仆平日硁硁之见,如董生来,即以此言告之。”
- 10 附骨之疽
- 附:靠近;疽:毒疮。紧贴骨头的毒疮。比喻侵入内部而又难以除掉的敌对势力出处: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语法:附骨之疽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这种行动不但不可以截断京汉路的交通,而且北京也受到一定的威胁,所以奉军视为附骨之疽。”
- 11 济胜之具
- 胜:胜地;具:才具。指能登山涉水的健康身体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许询好游山水,而体便登垑,时人云:‘许非徒有胜情,实有济胜之具。’”语法:济胜之具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史·刘歊传》:“性重兴乐,尤爱山水,登危履险,必尽幽遐,人莫能及,皆叹其有济胜之具。”
- 12 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 挥:摆手。手一招就来,手一挥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指用人时非常随意出处: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之则散者,唯世臣巨室为能。”语法: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立锥之土
- 立锥:插锥子。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能容身的极小地方出处:曹冏《六代论》:“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土。”语法:立锥之土作主语、宾语;指小地方。
- 14 变徵之声
- 徵:古代五音之一;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语法:变徵之声作宾语;指悲凉的声音。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